韩国现代NEXO,在五分钟的充氢时间后,这台车可以续航850公里,起售价6万美元,与MIRAI接近。
上海车展上,众泰展出了E200 FCV,这也是众泰汽车推出的首款可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将采用永磁同步驱动电机,最大功率60KW,最大扭矩180牛·米,续航里程大于450公里,燃料电堆体积功率密度达3KW/L。
此外,在商用车领域,国内也有不少汽车品牌在持续发力,比如福田汽车旗下的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宇通第三代燃料电池客车,并建设了加氢站;还有上汽集团、中植集团及奇瑞汽车等。
除了企业的竞相布局之外,地方政府也没有停下脚步。5月16日,广州首座加氢示范站投入使用。前不久,安徽六安发布了《关于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对于加氢站的财政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此前,广东佛山南海对区内新建成的单个加氢站最高补贴800万元,四川、山东和江苏也正酝酿出台政策支持包括加氢站在内的氢能产业发展。不少省份屡屡进行氢能源领域的考察学习工作,试图进行本地化的推动工作。我国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已建及在建的加氢站达45座。预计到2025年,全国加氢站总数将达到300座。
尽管目前氢燃料电池领域看起来风生水起,也颇受资本喜爱和扶持,但不得不说的是,氢燃料车的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如我们上文所言,如何克服氢燃料的缺点,包括提取、运输、制造成本、基建设施、安全问题等。而要打破这些桎梏,只能依赖那些大规模、营收高的知名车企,以及经济技术发达区域。边缘车企及地区,恐怕本身无法支撑起这样的投入和规模,燃料电池很热,但投资需要很"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