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科技陆颖:以商业化运营内核去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

OFweek氢能网 中字

氢能和燃料电池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化运营。

但对于中国当前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运营来说,政策扶持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技术攻坚、推广思维发散等一系列仍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全方位协同。

11月13日,业界瞩目的“OFweek 2018中国氢能行业高峰论坛”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拉开帷幕,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陆颖在会上发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市场化应用探索”主题演讲。

通过氢能和燃料电池在德国、法国、英国、丹麦、瑞士、挪威、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的推广运营案例,陆颖对全球范围内的氢能和燃料电池商业化运营概况进行介绍。

在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日益蓬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入燃料电池行业。陆颖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有41家整车OEM、17座在运营的加氢站和45座正在建设的加氢站、56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25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2018年截止目前,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逾850亿元。

在运营环节,2017年,国内燃料电池系统领域开始由科研院所发力转向以产业发力的关键阶段,燃料电池汽车开始由示范运行过渡到面向终端客户的商业化运行,结合当前国内加氢站网络更适合为定点、定向的商用车提供加注服务的实情,商业户运营的前期项目已在上海、广东、湖北、河北等地率先展开,参与运营的车辆有力地表明了燃料电池汽车在中重载、中长途和高强度等方面的优势。

重塑科技作为燃料电池运营环节的佼佼者,也紧跟市场潮流,加大了在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布局力度:

开发出面向全系商用车应用的CAVEN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与京东、德邦、申通等大型物流企业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合作;参与上海地区500辆燃料电池物流车商业化示范运营项目,加强运营数据和经验积累;着力打造以商业化运营示范点为核心的售后服务体系,将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和解决在远程数据端。

截止2018年9月底,搭载重塑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总里程已突破250万公里。

陆颖强调要培育起更具竞争力的燃料电池产业,仍需要突破超低温适应性、功率密度、耐用性等产品技术瓶颈,核心零部件、本土化产业体系的成本优化瓶颈,氢气制备、储运规范和建设制约等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阻碍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配合本年度“双十一”的网络购物活动,京东与重塑科技合作,追加50辆氢燃料物流车,投入到运营网络当中。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