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与滴滴如何合作L4级自动驾驶?

芝能科技
关注

芝能科技出品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广汽埃安联合滴滴自动驾驶发布全球首款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2028车轮上的新世界”主题沙龙中,广汽埃安、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高域飞行汽车共同探讨了L4级Robotaxi、空地联运及智慧出行的未来图景。

依托10个激光雷达、红外照相机与2000TOPS算力的硬件配置,以及三层冗余算法设计,该L4车型以安全为核心,计划于2025年底量产并在2026年示范运营。

我们从技术驱动的安全保障与商业化运营的生态协同两个维度,分析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的战略布局,这个合作是不是能做成我们可以期待下。

01

技术驱动的安全保障:

L4级Robotaxi

的硬件与算法突破

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联合推出的L4级前装量产车,以“安全第一”为设计理念,通过硬件拉满与软件冗余,构建了适应全球复杂路况的高可靠自动驾驶系统。

● 在硬件配置上,

◎ 广汽埃安采取“简单粗暴”的策略,配备10个激光雷达(4颗长距、6颗补盲),实现从10厘米到200米的360度无死角感知。

相比行业常见的4颗激光雷达(L2+至L3过渡水平),该车型的感知能力显著提升,补盲激光雷达将近距离识别精度从30厘米优化至10厘米,能够精准探测细小障碍物。

首创搭载红外照相机,弥补激光雷达在生命体识别上的局限,识别醉酒者伸入车道的双脚——凸显了红外照相机在极端场景下的生命安全保障作用。

◎ 2000TOPS的GPU算力与48核处理器进一步强化了感知与决策能力,使车辆成为一台“超级电脑”,支持复杂路况下的无接管驾驶。安全冗余设计是该车型的另一亮点。

◎ 八大关键系统(电源、传感器、刹车等)均采用双重冗余配置,确保百万分之一概率的故障发生时,备用系统可无缝接管。

◎ L4级自动驾驶因无驾驶员接管,需完全依赖系统自救能力。滴滴自动驾驶的“三层冗余”设计覆盖算法、软件与硬件层面,确保车辆在任何故障下都能平稳停车。这种全生命周期安全理念,从设计到维护贯穿始终,回应了L4级运营对高可靠性的需求。

● 软件算法的突破同样关键。

◎ 滴滴自动驾驶基于网约车复杂路况与交通事故数据,构建了线上仿真与线下封闭场测试体系。

◎ 33个传感器与大模型技术的融合,使感知能力在过去两年实现数倍增长,特别是在黑夜、极端天气等场景下“看得更清楚”。

◎ 端到端大模型优化了决策与规控,提升驾驶平稳性与拟人化体验。

◎ 域控平台体积缩小28%、成本降低74%,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平衡了技术领先与量产经济性,使该L4车型能够适配中国复杂的城市路况,为2025年底量产与2026年示范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 L4级自动驾驶的技术落地仍面临挑战。

◎ 泛化能力不足是行业共性问题,需通过大规模路测与数据积累优化算法。

◎ 10个激光雷达与高算力平台的成本虽已优化,但在初期量产阶段可能限制规模化推广 。

02

商业化运营的生态协同:

Robotaxi与空地联运

的可持续发展

● L4级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不仅是技术挑战,更需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

◎ 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通过混合派单模式与一致性制造,探索可持续运营路径;

◎ 广汽高域飞行汽车则以空地联运补充地面出行,共同构筑2028年智慧出行的多维生态。

沙龙嘉宾的讨论揭示了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在商业化中的关键作用。

● 滴滴自动驾驶选择广汽埃安作为合作伙伴,核心在于双方对安全态度的一致性与制造能力互补,L4级Robotaxi的运营安全分为设计制造安全与运维安全。

◎ 广汽埃安凭借140万智能驾驶用户、40亿公里行驶数据的积累,以及精益制造体系,确保了产品一致性与稳定性。

◎ 滴滴自动驾驶则依托1700余天的混合运营经验,提出将L4车辆接入现有网约车网络的商业模式。

混合派单能有效应对L4初期区域限制与高速场景的谨慎策略,通过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示范运营,逐步扩展服务范围,降低了运营风险,同时通过用户体验优化(如滴滴App一键叫车)提升商业价值。

● 商业化运营的可持续性还需解决用户价值与成本效益的平衡。

◎ L4级Robotaxi通过减少驾驶员成本与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减少空置率),有望降低出行费用并缓解交通拥堵。肖勇预测,L4普及后,家庭可能仅需一台车即可满足多场景需求,社会交通资源利用率将大幅提升。

◎ L4技术的反哺效应将优化L2+与L3系统,降低网约车司机的驾驶强度,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的普及。

滴滴与埃安需通过规模化量产与政策支持(如L4相关法规完善)降低成本,同时通过用户补贴与精准定价吸引早期用户。

广汽高域飞行汽车为智慧出行生态增添了空地联运维度,高域飞行汽车利用70%与智能汽车共享的供应链(如激光雷达、红外照相机),实现成本可控的自动驾驶飞行器研发。

其自驾控制系统能识别100米外的无人机、电线等空中目标,结合汽车供应链的安全冗余设计,确保低空出行的可靠性。

计划于2025年在广州启动空地联运示范,2028年前在全国多点推广,形成“智慧站点+地面交通+空间交通”的一体化出行网络。这种立体出行模式通过压缩时空距离,响应用户对快速通达的持续需求,补充了Robotaxi的地面覆盖局限。

商业化运营的挑战在于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制约。L4级自动驾驶需明确的法规支持以界定责任与运营边界,滴滴与埃安需与主管部门协作,稳步推进示范应用。

低空出行的空域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则更具复杂性,高域需加速试点验证以推动政策落地。此外,用户对L4与低空出行的接受度需通过体验优化与市场教育逐步提升。

广汽埃安、滴滴与高域的生态协同,通过技术共享与场景互补,为智慧出行的商业化提供了多维路径。

小结

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在2025年上海车展推出的全球首款前装量产L4级自动驾驶汽车,以硬件拉满与三层冗余设计奠定了安全基石,通过混合派单与一致性制造探索商业化路径。面对成本压力、政策约束与用户认知的挑战,三方通过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展望2028年,L4级Robotaxi与Robo Air Taxi可以逐步扩大部署范围。

       原文标题 : 广汽埃安与滴滴如何合作L4级自动驾驶?|2025上海车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