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HS研究:车速叠加车辆高度,加大行人碰撞风险

车市睿见
关注

当发生车辆和行人的碰撞事故时,车速越快,行人受到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日前,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研究发现,除了车速,撞击车辆的高度也会加剧行人的伤害风险,尤其是车头更高的车辆,高速碰撞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研究认为,车辆的前端高度决定被撞击行人的身体部位,是行人受伤害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车辆的重量在行人碰撞事故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因为任何车辆,即便是小型车,其重量也远远超过行人的体重。

为了解不同碰撞车速、不同车头高度对撞击行人的伤害风险,IIHS研究人员以2015年至2022年间在美国密歇根州发生的碰撞事故,以及202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和德克萨斯州发生的碰撞事故为研究对象,调取了202起涉及16岁及以上行人的碰撞事故。

就碰撞速度而言,不论车辆车头高度如何,车速与行人伤害风险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研究发现,当车辆以20英里/时(约32公里/时)的速度撞击行人时,行人有46%以上的可能性遭受中等伤害(如骨折、脑震荡),有18%的可能性遭受严重伤害(如穿透性骨折,断裂的骨头穿破皮肤),发生致命伤害的可能性为1%。而在35英里/时(约56公里/时)的速度下,中等伤害的风险提高到86%,严重伤害的风险提高到67%,致命伤害的风险提高至19%。当行车速度达到50英里/时(约80公里/时),致命伤害的危险将超过80%。

这一结论显示,不同场景下的限速对行人的保护程度不同,例如住宅区常见的25英里/时(约40公里/时)限速,放在繁华的城市中心或其他行人众多的地区,就有些过高了。

再来看车辆车头高度,研究发现,车辆前端越高,行人遭受中等伤害和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以202起碰撞事故的平均速度——27英里/时(约43公里/时)为基线,中等高度的车辆造成行人中等伤害的可能性为60%,导致行人严重伤害的可能性为30%,但中等高度的皮卡车,其前端比中等高度车辆的前端高出13英寸(约33厘米),其导致行人中等伤害的可能性提高至83%,严重伤害的可能性增加至62%。

当车速叠加车辆高度,对行人的伤害程度如何呢?研究人员将车速影响生成的风险曲线,与2022年德国碰撞事故形成的风险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在美国行人在所有车速下都相对更容易受伤,研究认为出现这一情况与车辆车头高度的差异有关。随后使用中等高度的汽车和中等高度皮卡车形成新的伤害曲线,结果显示,中等高度汽车的伤害曲线与德国的伤害曲线接近,而中等高度皮卡的伤害曲线则向左偏移,表明在较低车速下,其撞击行人造成的伤害风险增加。

中等高度汽车和中等高度皮卡造成的行人严重伤害风险曲线显示,中等高度皮卡的风险曲线不仅向左偏移,而且更加陡峭,这意味着,车头更高的车辆,车速增加产生的伤害影响会更显著。例如,当碰撞速度从15英里/时(约24公里/时)提高到35英里/时(约56公里/时),中等高度车辆,对行人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从9%增加到52%,而如果是中等高度的皮卡,风险则会从11%飙升到91%。

IIHS主席大卫·哈基(David Harkey)表示,车速的微小增加的确会使行人的危险急剧上升,同时,美国人对高大的SUV和皮卡的喜爱加剧了这种影响。IIHS高级统计学家萨姆·蒙福特(Sam Monfort)也表示,更多选择SUV、皮卡等车头更高的车辆,会对行人安全产生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道路交通政策制定者和交通设计工程师们在设计限速等措施时,要充分考虑道路行驶车辆的构成情况,以轿车为主,和以SUV、皮卡等车头较高车辆为主的城市,其行人伤害风险是不同的。

在行人流量差异较大的不同区域,设置统一的限速标准也并不合理。如果将“安全“碰撞速度设定为导致严重伤害风险为10%或更低时的速度,该研究得出这一”安全“速度为15英里/时(约24公里/时),所以在行人流量较大的区域,25英里/时(约40公里/时)的限速显然过高。

研究认为,略微降低限速值将会给行人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将碰撞速度从30英里/时(约48公里/时)降低到25英里/时(约40公里/时),对行人造成的严重伤害风险将从50%下降至32%,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

在实际的道路行驶中,多个因素将共同作用对道路安全产生影响,汽车制造商可以适当修改车辆前端设计,并为车辆配备更强大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这将会对预防行人碰撞或减轻已发生碰撞的影响方面发挥作用。

编辑丨杨   朔

排版丨郑 莉

来源丨IIHS

图片来源丨IIHS、摄图网

       原文标题 : IIHS研究:车速叠加车辆高度,加大行人碰撞风险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