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什么时候成“褒义词”了?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从“万人嫌”到“香饽饽”,只需几年时间。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朱锦斌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关注NBA的球迷,必然不会对卡梅隆·安东尼感到陌生。作为03黄金一代的榜眼秀,自高中时代开始,就与勒布朗·詹姆斯一并成为人们口中的“绝代双骄”。

但相比后者的荣誉满身、功成名就,身处联盟近20年,前者的职业生涯却经历了巨大的起起伏伏。

从掘金、尼克斯时期的绝对当家;到雷霆、火箭阶段一度变为球队毒瘤,愈发接近无球可打、遭人唾弃的局面;到后续加入开拓者经历涅槃重生,证明自己剩余的价值;再到如今身处湖人,辅佐在詹姆斯身旁继续发挥余热。

一路走来,安东尼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好在,值得庆幸的是,结果并不是太坏,基本能够算得上有始有终。

由此将视线转移,实际上每个板块之中,类似的案例同样不在少数。而本篇文章的主角,则是当下声量颇高的新势力造车。

至于出发点非常简单,短短几年间,整个行业对于它们的态度与看法,悄然间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曾经的“万人嫌”

2019年,虽然并不情愿,李斌还是被评为了“最惨的人”。彼时,作为同赛道正在经历至暗时刻的何小鹏,也难言轻松。

“我已经在ICU里面了,已经快挂了。”

“我们也没有好多少,坐在ICU门口,准备等着进去”。

这样一段对话,就发生在某天凌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海边,二者间除了互相自嘲,也深深感受到了来自行业的恶意与造车的不易。

即将达成的融资突然告吹,本给予厚望的新车出现安全隐患,好心进行产品换代却伤害到老车主的切身利益,一项项“偏差”的出现,就好似成长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学费。

而作为“蔚小理”中剩余的一家,理想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直到年末最后一月,才踉踉跄跄的交付了首款量产车型,不可避免的需要接受扑面而来的质疑与非议。

至于类似哪吒、零跑般声量与关注度更低的品牌,甚至都还不具有在一汪净水中,掀起一丝涟漪的能力,存在感极弱。

可既然已经做出选择,遭到诸多嫌弃,也要凝望着深渊走下去。相比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想尽办法“自救”,才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很快,进入到2020年,突然袭来的新冠疫情,再次令上述几家新势力造车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与不确定性。

好在,值得庆幸的是,正当旁观者认为它们将会就此继续沉沦下去的时候,“白衣骑士”选择出手相助,加之整个新能源大盘,艰难维持住了向上的增势,进而导致其各自的生存压力,有所缓解。

只不过,处境趋好,终归还是属于少数人。“寒冬、洗牌、淘汰”,一个个十分刺耳的词汇,成为了外界对剩余新势力造车的形容。

疫情导致的“黑天鹅”过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彻底撕下它们身上存在已久的“遮羞布”,使其暴露在残酷的大环境中。

浩劫过后,类似于拜腾、博郡、赛麟般本就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自身存在致命祸根,甚至起初就带着一己私利入局造车的品牌,迅速倒在了“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之中,留下一地鸡毛与烂摊子,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几十亿国资损失都还是小事,这种把生态搞得乌烟瘴气,把产业信心搞没了的行为,才是最恶劣的。”

的确,虽然有了几家领跑者的极力挽救与正名,可大批量搅局者的存在,依旧无法改变汽车行业对于该群体的刻板印象,而“分化”也成为了萦绕在新势力造车头上的主旋律。

而整个过程,没有持续太久。过去一年,随着疫情的余威逐渐减弱,整个新能源大盘膨胀的速度远超想象,加之几位得以留下的突围者,自身多维度的发展均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改变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

“过去总说电动三傻,总说烧钱造车不可持续,但是2021年,蔚小理真的让传统车企看到了一种位于全新赛道的全新玩法、全新商业模式,包括有了特斯拉这条鲶鱼,风向感觉真的变了。”

虽然上述一段来自某行业内人士的评价略显感性,但是背后所反映出的道理就是如此。

无论从终端销量层面、品牌声量层面、用户认可度层面甚至全年财报发布会后的营收、毛利率、研发投入层面,三家头部新势力造车所拿出的成绩单,真真切切证明了许多东西。

反观哪吒、零跑,从A00级低端市场切入,再各自凭借一款紧凑型纯电SUV站稳脚跟的打法,同样奏效。至此,有了论据作为支撑,该群体终于可以挥手告别“万人嫌”的固有形象。

在某些追随者眼中,甚至一跃成为新能源板块绝对的“褒义词”。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