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间,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
吉利还表示,发行人民币股份所得款项在扣除发行开支后,拟用于吉利集团的业务发展及一般营运资金。
之所以如此火急火燎投向上交所的怀抱,意味着,吉利缺钱了。
虽然贵为自主品牌老大,每年卖车的营收数目都不小,但吉利这些年四处买买买,财务已经吃紧。
回归A股,是当下解决财务紧张的最好选择。
通过买买买,吉利控股的汽车帝国越来越庞大,但在光鲜的外表下,却承受着不小的财务压力。
我们来算一笔账:
2017年,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虽然吉利没有透露具体金额,但有媒体推算,这两笔开支总计约为12亿元人民币。
2018年,以约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66.7亿)收购戴姆勒9.69%股份。
同样在2018年,与世界第一大自动变速箱厂商日本爱信株式会社签署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前轮驱动6速自动变速箱及相关零配件的制造与销售,其中吉利出资2.93亿人民币。
这些买卖,总共花费吉利超过580亿元。
完成上述收购行为之后,后期投入也不少。
根据公开消息,吉利集团拟投19亿美元重振路特斯的雄风。戴姆勒这边,吉利和戴姆勒之间的合作也紧锣密鼓的展开,包括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动smart品牌转型。
这些,花的都是真金白银。
但吉利并不满足,又把目光放到了商用车身上。近日传出消息,吉利或用4亿元抄底华菱星马15.24%股份,以弥补商用车短板。吉利商用车内部人士也证实公司与华菱星马有接触,说明此事可信度较高。
在不断加码投资的同时,吉利的财务压力也与日俱增。
根据吉利汽车官方公布的财报,2017年至2019年,吉利的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25.53亿元、81.9亿元,合计313.43亿元,只够支撑这三年时间里总支出的一半左右。
与此同时,吉利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在车市连续两年下行的冲击下,吉利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5%,2020年的疫情让汽车行业雪上加霜,吉利2020年的盈利能力大概率还将继续下滑,这让热衷买买买的吉利开始捉襟见肘。
一个可以佐证吉利存在财务压力的事实是,吉利和沃尔沃正在谋划打包上市,因为从投资视角来看,将两者打包要比分散来得更有竞争力,借此进一步拓宽集团的融资渠道和能力。
吉利回归A股的消息,近两年一直在传。这一次,吉利用一则公告让传闻走进现实。
吉利瞄准的是近年来大热的科创板。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若要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其市值须满足两类标准之一:一是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二是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在发布公告前,即6月17日下午4时收盘,吉利汽车港股报收11.9港元,市值为1167.71亿港元(1066.1097亿元人民币),无法满足条件一。
但对于条件二,吉利汽车游刃有余。
吉利汽车目前已经进入“4.0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有近20款车型出自CMA架构,这个架构是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究的,被官方称为“智能魔方”,囊括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优化,并且在每个流程有着统一的标准。
行业地位方面,吉利汽车2019年销量达136.2万辆,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品牌第一;今年1-5月,吉利的市占率达6.9%。
6月17日晚,吉利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人民币股份将为普通股股份,由目标认购人以人民币认购,将于科创板上市及以人民币交易。
公告发出的第二日,即18日港股收盘,吉利汽车报收12.6港元,上涨5.88%。
上交所科创板自2019年6月13日开板以来,至今已运营满一周年,截至2020年6月5日,在科创板实现上市的公司数量已达106家。如果吉利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将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整车企业。
“这有助于提升国内汽车板块上市公司质量,扩大A股汽车板块市值,使资金得到更合理分配。”中金公司分析认为。
根据公告,吉利发行的人民币股份不得超过发行及配发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项下拟发行人民币股份数目扩大后公司已发行股本之15%。人民币股份均为新股份,且将不涉及转换现有股份。这意味着,按照吉利汽车当下(6月18日下午4时)总股本98.13亿来看,其A股股份数将不超过14.7亿。
假设A股发行价与目前港股当前价格(12.6港元/股)一致,吉利汽车A股上市可募资约185亿港元,即人民币约169亿元。
加上吉利与沃尔沃整合业务,寻求打包在香港和瑞典斯德哥尔摩上市,吉利有望成为首家A股+H股+欧洲三地上市的整车企业。
这对吉利来说,不仅可以大大缓解财务压力,还能准备足够的资金储备进一步扩大汽车王国。
吉利的这一步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