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提速,交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IT168
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基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数字基建”,不仅会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力,也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杠杆,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而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和“风向标”,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基建”建设无疑也会驶入“快车道”。此前国家颁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可以说,交通行业与“新基建”关系密切,是“新基建”的重要结合和实践应用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基建”是交通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口,也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强力引擎。那么,交通行业领域发力“新基建”有哪些方向?“新基建”建设又将给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影响呢?

“新基建”下的交通数字化

众所周知,过去四十年我国交通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迈进。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在此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交通数字化转型,也将很快惠及全行业。

换句话说,交通“新基建”通过高铁、轨道交通、机场等建设可提供高速泛在的强连接能力,通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则可补足信息技术短板,通过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建设则可强化关键核心的牵引力,进一步确立我国“交通强国”的发展优势。

在华为专家看来,在“新基建”提速的背景下,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实践落地,仍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具体来说:

首先,核心层方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基建”,必须建设服务于交通运输的5G行业专网、云计算平台、交通大数据系统、交通智慧应用等体系,以数字技术建设智慧交通数字平台,形成面向安全、效率、体验的数字化智慧交通系统。

其次,外延层方面,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则需要建设围绕人流、车流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基于数字平台将交通的旅客流、货物流、行车流、运行流等业务流程数字化,从而支撑更高效率的运营、更科学的决策、更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辐射层方面,使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交通体系,主要是针对已经建成的交通基础设施、载具和装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使“哑设施/哑设备/哑终端”完成数字化升级,并最终融入智慧交通。

由此可见,交通数字化转型要在核心层、外延层和辐射层完成突破和创新,那么就需要构建“数字化感知”、“泛在联接”、“数字平台”、“智慧应用”的体系,强化5G、物联网、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交通运载工具、装备、路网、枢纽、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对人、车、路、环境、信息等交通要素能够全面的感知和泛在联接。

在此基础上,大规模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云边端协同、实现数据的融合共享,进而构建“智慧应用”,才能实现交通行业安全、效率、体验的全面提升,最终让“新基建”在交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构筑交通数字化坚实底座

面对交通数字化转型变革的重要关口,华为始终站在技术与应用的最前沿,并随着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迭代和进化,同时围绕“数字化感知”、“泛在联接”、“数字平台”、“智慧应用”四大领域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构筑了坚实的“底座”。

一是,在数字化感知领域,核心是需要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可规模部署的交通感知技术。为此,华为把5G、云计算、存储、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的优势聚合起来,打造了AI+视觉相关方案。其中,华为机器视觉通过使用光学非接触式感应设备,可自动接收大量真实场景图像数据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以获得信息控制机器或流程;系统是由图像获取与感知、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决策执行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包含算法、软件和硬件等诸多单元的应用系统,为交通行业的数字化感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是,在泛在联接领域,则需要打造高可靠、大带宽、低延时的通信系统,包括面向车路协同的C-V2X通信系统、下一代轨道移动通信系统、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等。例如,华为提供的C-V2X使能道路数字化和智慧交通的整体解决方案,就能通过RSU路侧感知基站为车辆提供全交通元素感知,提升感知准确率,降低车自身对传感器的要求和配置,该方案可应用于城市路口和高速沿线两种场景,其中高速场景又分为:匝道汇入预警,抛洒跌落预警,路面、局部气象预警,二次事故感知预防,车辆定位跟踪,超速、逆行、应急道违停预警抓拍等。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