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为何成了急先锋?

智能相对论
关注

个个都重要,为何“车路协同”最特别?

上文分析了自动驾驶新基建的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既然是“基础设施建设”,每个方面都很重要,但为什么是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最先冒头,让自动驾驶收获商业价值?其中原因有三。

1、政策语境下的必答题

在国家战略层面对自动驾驶的推进并不单单只有“新基建”,去年9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今年2月由11个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均对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

前者特别提到,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后者要求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

不难看出,产业落地是实现上述战略规划的关键。

腾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新技术首席研究员翟尤在接受“智能相对论”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新基建的内核实际上是新要素和新经济的集中体现,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是典型的新要素与新经济与传统基建融合的场景。”翟尤认为,新基建中的大数据和5G能够为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带来技术上支撑,新基建的其他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技术和数据可以作为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市场化的基础,5G作为一种技术通讯手段,又是技术和数据的集结。”

从另外一个维度对此解读,国家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密集出台了“交通强国”、“智能汽车发展战略”、“新基建”三项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战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必须做出相关部署,智能驾驶在中国的政策语境中,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2、突破技术临界点的必由之路

政策刺激是从自动驾驶行业整体出发,具体到自动驾驶行业中的各个垂直领域中,车路协同成了突破技术瓶颈和大规模普及的必经之路。

如何理解?

“单车智能发展得非常的快,但是最后1%解决不了。虽然可以用更多的钱,更多的里程,更多的数据去逼近,但是造车光‘逼近’是不够的,它不像人脸检测,96%或者97%准确率就可以用,对于车来说,不到99.999%,就近乎等于零。”希迪智驾CEO马潍今年1月份接受智能相对论(ID:aixdlun)采访时曾表示,车路协同可以迅速补齐自动驾驶的不确定性短板,从而迈过技术落地和大规模普及的临界点。

在另一方面,自动驾驶单车智能的程度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为时尚早,车路协同却是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据希迪智驾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第一年的3000万营收中,几乎一半来自于车路协同业务。

初创公司尚且能从中分到蛋糕,那些科技巨头和专业玩家更是要集中资源参与其中的竞争了。

3、多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之前的分析提到,政府、自动驾驶公司、科技巨头们都有推动车路协同大规模落地普及的意愿,如果将视野放至车路协同产业链的全局,可以发现,要做好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还需要车企、通讯设备厂商、网络运营商、高精地图厂商、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厂商甚至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部门等多方合力参与。

这也就是说,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的爆发既受政策和技术驱动,也是市场驱动下的结果,对于这些参与者来说,不管未来的路线如何摇摆,当下的现实是他们都能赚到自己的一杯羹。

自动驾驶进入产业投资阶段,初创公司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机会在哪?

就自动驾驶行业今年以来的融资事件来看,像丰田投资小马智行,博世投资驭势科技,甚至信中利和上汽资本投资车路协同服务商华砺智行……都呈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自动驾驶的价值和需求已经获得了产业的认可,自动驾驶行业开始从VC级投资进入到产业投资阶段。

在产业资本的加持下,自动驾驶行业的资源将趋向集中,这也意味着留给初创公司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对此,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在某次线上沙龙分享中提到了“从边缘进攻,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米磊表示,创业公司首先要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哪怕市场现在还没有那么大,不要试图去跟巨头在正面战场上直接PK,而是要从边缘切入,边缘创新,“哪怕是巨头,他们只要在这个细分市场的投入不如创业公司,那他也是打不过创业公司的。”

回到车路协同和智慧交通领域,初创公司在巨头们的环伺下,机会在哪?

国内一家自动驾驶企业网联交通事业部市场总监吴深(化名)表示,还得深耕细分场景的应用。

从巨头们的布局可以看出,系统架构层面是BAT和华为瞄准的主要的方向,在具体应用上还大量的空白区域没有填补,这也是初创公司们的市场空间。

往小的方向说,可以是路侧传感器感知单元与算法的结合;往大的方向说,可以是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

“比如面向城市道路场景的‘V2X+交叉路况’、面向高速公路场景的‘V2X+智慧高速’、面向城市大众运输系统的‘V2X+公交智慧出行’、甚至城市交通态势感知等等,都有初创公司发挥的空间。”吴深认为,每个城市的道路状况都有不同,这也使得每条路上每个场景的解决方案也会有所差异,“将应用场景化整为零,打碎孤立,这样有多少场景就有多少机会。”

腾讯安全战略研究中心新技术首席研究员翟尤用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作为例子:“消费互联网To C,对平台方要求标准和统一化,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中容易产生具有垄断性质的巨头,如今的产业互联网是碎片化的,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场景,这样也将产生更多的机会。”

翟尤表示,过去是人和人的连接,未来除了人和人的连接之外,还有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连接,从To C到To B的拓展过程中,市场也从红海变成了蓝海。初创公司的机会在于用怎样的姿势融入巨头的平台生态,在垂直赛道中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