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轻卡行业来说,需要尽快修筑起一条护城河,不管未来竞争环境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城里的人更安全。
一上焦点访谈,很多人就明白:轻卡这回要凉。
果不其然,节目播出第2天,工信部约谈2家涉事企业,第3天组织中国载货汽车生产企业联席会C8成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并发文宣布将会同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开展轻卡“大吨小标”专项督查。后续一旦发现违规问题,将对涉事企业给予暂停企业及产品《公告》、暂停合格证电子信息上传、限期整改、罚款等处理处罚措施。反应速度之快、处罚力度之大,显示了相关部门的决心。
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此不再赘述。对于轻卡行业愈演愈烈的“大吨小标”问题,商车邦在今年3月先后发布了调查视频《超载、上路被罚,谁该为轻卡驾驶员买单?》,调查稿件《轻卡“黄蓝”之争,终端用户有话说》和评述文章《“轻卡不轻”乱象把脉》3篇报道,从用户、企业以及监管3方面对这一现象给出了我们的观点和建议,引起行业及用户热议,留言达到上千条。
“轻卡不轻”乱象源于市场实际需求与现有政策法规脱节,其本质是:行业不自律、监管不到位。在这一事件过程中,起初是个别企业打擦边球推出重载版车型,由于有效满足了用户实际需求,从而大大获益。见此情景后其他企业陆续跟进,你有“八吨王”,我有“十吨王”,最终出现空车都超载的闹剧。
物极必反,当重载车型引发监管部门对轻卡“大吨小标”出重拳治理之后,必将会给轻卡行业以及用户带来重创。已经出厂的违规车型怎么办,这些车很多都压在经销商和渠道手里;用户已经上路的违规车型怎么办,公安和交通部门势必会对路上的超载轻卡进行严查。当初的受益者,如今可能成为受伤者。
“乱世必用重典”。但商车邦认为,既然“轻卡不轻”是历史遗留问题,本身涉及政策法规与现行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设置适当的过渡期会更有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回过头来,此次事件后,我们也该反思为什么轻卡行业会这么乱?
在商用车行业,轻卡领域基本没有自己的护城河,门槛比较低,谁想进来就进来。现有轻卡企业主要由3部分构成:老牌传统企业,从农用车转战过来的企业,从重卡行业拓展过来的企业。背景不同套路也就不同,传统轻卡企业基本只是在特定市场打一些擦边球,将“大吨小标”推向极致的主要是后两者,因为他们已有用户群对重载版需求更强烈,自身技术也特别擅长造重载版产品。而最终,法不责众的心态,让“大吨小标”成为轻卡全行业的通病。
所以,这次治理未必是坏事儿,或许这个事件会让有关部门加快对轻卡相关政策法规的修订,从而让轻卡可以名正言顺地干轻卡应该干的活儿。更重要的是,如果借此可以清除出害群之马,那对于整个轻卡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将大有裨益。
那么,轻卡行业以后怎么办?其实,轻卡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排放升级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对于价格极度敏感,惨烈的价格战使得利润率逐年拉低。轻卡最近几年的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农用车替代,以及对中卡市场的抢夺。而轻卡本身的城配、快递市场,正面临着客货两用大Van的蚕食。
对于轻卡行业来说,需要尽快修筑起一条护城河,不管未来竞争环境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城里的人更安全;对于轻卡企业来说,需要反思“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是否合适。产品线的过渡重叠,已经导致一些企业自己孩子之间打了起来。何不根据企业和各自品牌的DNA,找到差异化优势,将细分产品做精做深,那才是正道和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