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响
4月28日,吴声汽车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上汽将整合现有出行业务服务,对旗下移动出行战略品牌 “享道出行”进行服务升级,正式启动企业级出行服务品牌“享道租车”, 着重满足企业端的出行需求,为企业级商务、员工出行以及企业车辆管理、司机管理提供完整的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
在外界看来,在共享出行领域,面向C端消费者发展或许会更快速达成目标,而企业相对于C端消费者量级更小,由此提出疑问,车企更看重B端(企业)的什么?
车企出行服务版块新尝试
据了解,上汽“享道租车”是“享道出行”的企业级服务产品,与EV在出行服务布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享道出行”的业务范围。
资料显示,目前针对于C端市场的出行服务商,两大阵营的划分已经愈加明显。一方是从互联网领域切入的公司,以滴滴等科技公司为首;另一方面,则是戴姆勒、宝马、吉利、上汽、北汽这样的头部车企。
虽然谈到共享出行,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滴滴、首汽、神州等,但是近一年来,汽车产业新四化迅速发展,整车企业加速布局,涉足出行领域的整车企业并不少。诸如吉利旗下曹操专车、力帆投资了盼达用车、北汽的华夏出行等等。但是综合来看,这些企业布局板块更多的在网约车领域和C端(消费者)领域,B端(企业)更是少数。
有行业人士表示,“上汽将出行服务拓展到企业端,可以说是以整车企业为主体,在出行领域的一次尝试。其表现形式似乎与神州宝沃相近,但不同的是,主体身份不一样。反观神州在租车领域的成绩,面向B端企业做服务更提高了单车效率。上汽将这一模式吸取过来,完善了自身企业在出行领域的布局。”
除此之外,共享出行与汽车制造有着明显的划分界限。随着互联网时代推进,各个行业都在加速融合,汽车产业并不例外。有专家表示,车企如果想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
随着新四化进程,整车企业造车思路逐渐从单一代步工具向生活载体转变,越来越多的信息元素加入其中,然而在行业人士看来,这些转变始终是车企对于产品的思考,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打破与跨界。反观共享出行,其核心更多的是建立人与车的联系,实现人与车的实时用需连接。对此,有专家指出,“新四化态势下车企更需要融合”。
单车利用效率
外界认为,企业端比用户端受众少。其实不然,企业是用户的集合,且是多类用户的并集。
专家认为,企业中包含的用户量并不少,通过企业与服务商的合作,形成了稳固的、长期的消费群体,相对于散户来讲,企业承载的是不同种类用户的行为习惯,且更加稳定。由此,对于共享汽车的单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稳定的流量可很大程度上避免资源过于浪费的情况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从业人士向吴声汽车表示,完全面向C端的共享出行很难达到预期单车利用效率,由于用户客流存在不稳定性,以及车辆位置分散性和随机性,使得单车出现浪费的状况。
此外,他还表示,出行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可以令用户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这比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来的更加稳定。
如此看来,相对于用户端市场,企业端能够提升稳定的使用率,而这一现象反映到单车利用上,可以减少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长期、稳定的用户数据
有人曾提出,在共享领域,车固然重要,但不是至关重要。
相关资料发现,共享出行里的车辆、运营、体验服务、金融支持成为了四大关键竞争要素。而从客户需求来看,运营、体验服务、金融支持更为关键和重要。对于传统汽车企业而言,具有车辆的先天优势,而车辆生产本身就是移动出行的载具,但在后面三个竞争维度中,传统汽车企业可能并不具备优势。
由此可以发现,整车企业布局共享出行的前期布局更多的是选择了与科技公司、出行公司合作,通过合作伙伴的优势,扩展市场占有率。在此之中,运营是科技公司的优势,而运营的基础则来自数据。
从业人士表示,他们更愿意选择固定用户描绘画像,而C端用户带来的单次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由此在车辆布局上也有估算错误的情况发生。而企业包含的则是一群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他们有着相对固定的出行规律、用车喜好,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数据可以推算出更多的关联性。
共享出行背后的体验服务(满意度)更是保持用户粘度的重要指标。在行业内运营人士看来,用户单次使用满意度对于体验服务改进的借鉴意义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用户只体验了部分服务,通过某一环节去肯定或否定是片面的。相对于单次使用,长期使用的用户会有更多“发言权”,对服务改进的借鉴意义更充分。
此外,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还存在“中心化”的现象,所谓“中心化”的模式是自己保有车辆,招聘专职司机,以自身为中心开展服务,与滴滴不同的是,车辆情况相对统一稳定,司机素质有更好的把握,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稳定,一致性更强的服务。
在共享出行的发展初期,“去中心化”凭借速度优势跑在了前面,而随着用户对出行安全性、车辆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出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人愿意支付更多的车费,使用“中心化”的共享出行服务。在专家看来,这正是车企做共享出行的机会所在。
随着出行市场的日趋成熟,企业级出行市场或将成为出行行业新的增长机会。那么,在增长点开端谁占据先机谁的话语权就更大,运营、大数据再不是车企的软肋,同样,头部车企也可以通过数据优势、运营优势去合作,最终实现共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