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中华之殇:大树底下没有第二颗大树

大众侃车
关注

1月,华晨中华全系7款车型共计销售2668辆,其中被称为“中国宝马”的中华V7销售734辆,而V6的销量只有2辆。纵观华晨中华2018年全年销量也只有6.78万辆,还不及哈弗H6的单月销量。

2018年12月,中华品牌仅售4041辆,同比下滑65.0%。除了V7、V3两款车型销量过千外,其余车型集体阵亡——中华H220、H230、H3、H330、V6等只有个位数甚至零销量成绩;中华H530、V5也未超过百辆,12月销量分别为98辆、46辆。

华晨中华苦心经营多年,所谓“中国宝马”如今看来,似个笑话。

按照《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领导了13年华晨集团的祁玉民,即将于今年10月谢幕,告别这个令他“悲壮”的汽车行业,在变革的汽车行业中画上一个感叹号。感慨13年来的临危受命、起死回生,也是对新汽车工业时代来不及参与的感慨。

不过,祁玉民的告别,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品牌又增添几分变数。

优胜劣汰,中华是优是劣?

纵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在经历了汽车品牌“百花齐放”的阶段后,无一不是进入优胜劣汰和整合期,最后能长久生存下来的汽车品牌往往不超过十个。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也开始进入淘汰期。中华产品力羸弱,又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企业发展理念,使得这个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殷切期望的品牌,还未“崛起”就已经从神坛上跌落,导致现在“站起来”都已困难重重,在丢卒保车的企业发展中,又丧失了对宝马的控制权。

经过仰融时代的高速发展,华晨不仅开创了首家“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纽交所上市的传奇,也是第一个完全拥有整车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如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般壮志凌云,中华品牌特意选在2000年下线,迎接新纪元的同时,拥抱世界,实现将华晨做大做强,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向中国,冲出亚洲走向全球的中国汽车梦。

不过,祁玉民接手后的华晨更像是康熙留给雍正的江山,看似风光旖旎实则满目疮痍。祁玉民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降价不仅让尊驰回归了应有的价格,销量也开始回暖,紧接着推出定价在10万元以内的第二款新车骏捷,轻松实现月销破万量的成绩。

价格战后的中华,不仅让祁玉民迅速在企业内部站稳了脚跟,也将华晨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祁玉民和中华也是在这个时期赢得了好口碑,为此后推出的V3、V5做铺垫。中华V3为中国女排推出的冠军款,也证明这款车具有销量和品牌担当的双重作用。

但从V6开始,打惯了价格战的中华,不知为何突然开始对V6定高价,并在上市之初向外界透露出即将上市V7的信息,令消费者产生持币观看的态度。此外,同时期大量自主汽车低价进入市场,加上合资品牌也开始向中低端下探,习惯了高开高走的中华V6在上市后便遭遇滑铁卢。而现在中华V6的月销量已经进入个位数的谷底。

此后的中华V7亦如此。

中华如何突围

无论是借助SUV的东风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自主品牌的综合实力都在向合资品牌的无限贴近,无论是长城、吉利、长安的高端化还是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的高销量,无一不是通过自身的修炼赢得中国消费者乃至海外国家的认可。

但是冠以“中华”之名的中华汽车却一蹶不振,无论是以V系为代表的SUV矩阵,还是以H系为代表的轿车阵营,能够真枪实弹在市场上厮杀的产品屈指可数,而通过中华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用全系阵亡来描述也不过分。

那么依旧奋斗在第一线的祁玉民,到底在为中华忙什么呢?

答:抱宝马大腿

即便刚刚上任的祁玉民认为,年产销三万辆左右的华晨宝马业务只是华晨发展规划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对比与豪华品牌合资的中国汽车集团,华晨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一家。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外方在产品和技术上中的地位依旧牢固;而在市场、销售、管理上,中方在合资体系拥有牢固的话语权。不过,华晨在受政策庇护的时期,便一步一步失去营销体系的控制权,当政策放缓后,彻底失去主动权和制衡权。

谈笑间,与宝马合资的十五年,如今,华晨俨然已经沦为一个房东。而这十五年来,华晨所向宝马学习到的一切都集中体现在V7上。

2018年北京车展前夕“华晨集团追梦中华V7之夜”上,这场盛大的活动的主角只有一个——中华V7。也就是此时,祁玉民振臂一挥“中国宝马真的来了!”。

中华V7,可以说是华晨中华与德国宝马十五年合作精髓的集大成者。经由双方共同打造全新智能M8X模快化平台,汲取宝马面向未来的ACES造车战略理念,充分应用“互联网+”的先进研发技术进行开发,全面引入宝马开发流程,优秀的德系品质为中华注入强大的自信。

常常听试驾过V7的人赞美说,这真的是一辆宝马,无论是内饰布局还是操作设计,甚至是发动机调校都和宝马一样。但就是这样一辆中华认为不错、媒体也认为不错的车,却从未收获与之相匹配的销量。

因为中华已然忘记,在没有宝马之前,它就已经很优秀了。

侃车观点

在波诡云谲的汽车革命中,中华的品牌战略和产品布局错失了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机,导致中华出现难以达到产销平衡的局面。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华晨积极向宝马学习时,忘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自我修炼。在风起云涌的汽车行业,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核心能力才是硬道理。拥有合资背景下更要积极发展自主业务。不仅仅局限于自主汽车品牌业务,还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包括零部件、售后、出行、金融、数据IT等企业服务都可作为试探的领域。

虽然,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大树底下再也没有第二颗大树。

对于中华而言,宝马是一颗大树,并且这个大树还在不断汲取养分,向土地的纵深处伸展,待到枝繁叶茂之时,留给中华的伸展空间就更不多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