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拿到第一张外企网约车牌照!还可能赶在戴姆勒之前先上线

新出行指数
关注

据悉,宝马现已拿到中国首张外资网约车牌照,12月14日,宝马独资的网约车业务将在成都正式运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透露,初期将会在成都投入200辆宝马5系轿车,包括燃油版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并且会为这些车辆配备专门的网约车司机。

今年滴滴在网约车市场遭遇各种质疑,但车企们却表现出更高的热情。上汽有“享道出行”、吉利有“曹操专车”,还与戴姆勒进一步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做高端专车,再加上一汽、长城,车企们做服务,真的能比滴滴更好吗?

从豪华网约车服务开始,服务或将以“ReachNow即时出行”为名

宝马进军网约车市场并不奇怪,但是拿下中国第一个外资公司网约车牌照却稍显意外。

此前,吉利通过战略投资曹操专车,进入中国网约车市场。今年10月,有消息称戴姆勒或与吉利在华将成立网约车合资公司,提供网约车和共享汽车服务,双方将各持50%的股份。戴姆勒考虑将采用其与比亚迪合作打造的腾势汽车作为该合资公司的运营车辆。不过,截至目前,还未有实际的成果,反而是宝马先进入网约车市场。

而宝马做网约车之前,已经在中国展开分时租赁的业务。

2017年12月1日,宝马旗下ReachNow即时出行和环球车享旗下分时租赁品牌EVCARD分时租车合作,在成都正式推出高端电动分时租赁产品“ ReachNow Powered By EVCARD”,运营车辆为紧凑型纯电动的BMW i3,每分钟2元钱。

ReachNow是宝马在2016年11月开始试运营的分时租赁服务,不过,ReachNow也已在世界其他地区上线了网约车服务。

今年7月份,宝马在美国推出网约车服务ReachNow,主打自家品牌的高端网约车服务,使用宝马X1和宝马3系车型,定价约为每公里1.5美元、每分钟40美分,相当于每公里至少10元人民币。

参照宝马在美国提供的网约车服务,以及配备的5系轿车和司机,宝马在中国上线的网约车服务应属豪华网约车服务,或将以“ReachNow即时出行”命名。

宝马尚未选择合作伙伴

进入网约车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这也被外界看成是车企应对共享出行趋势的必然选择。11月18日,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试运营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定位网约车中高端市场,采用“自营新能源车”提供服务。

2017年3月,宝马集团年会上,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明确表示宝马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目前宝马集团已拥有3000万用户(车主),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亿。”

今年3月28日,戴姆勒和宝马联合宣布,将合并网约车等移动出行服务业务。希望2018年内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获批后成立对半出资的新公司。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Harald Kruger)表示,“合并是应对新竞争的强烈信号”。通过合并,将在31个城市运营2万辆汽车。两家公司的会员单纯相加将达到约400万人。

虽然宝马此前在成都已经和EVCARD开展过合作,并且在网约车业务上与戴姆勒合资建公司。但这次进入中国网约车市场,宝马还尚未选择合作伙伴。

宝马中国网约车运营主体为宝马中国出行服务有限公司,是宝马集团于今年4月份在成都全资注册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长为Dr.Bernhard Bl ttel,同时,Dr.Bernhard Bl ttel是宝马集团出行及能源服务全球副总裁。

车市寒冬 保守的车企能做好互联网服务?

今年汽车市场迎来最冷的冬天,从7月份开始销量连连下跌。尤其在“金九银十”期间,本应销量最高的九月创下了近7年来最大跌幅,同比下降12%,销量仅有239万辆;紧跟在后的10月销量跌幅达12.5%,2018年“金九银十”销售季以全线溃败告终。

多不好过从财报就能一窥端倪。有数据显示,2018年Q3财报显示,海马汽车净利润同比下滑660%,同比增幅最大的长城实际上单独Q3净利润(2.31亿)也比去年少了近一半。

“卖不动了,还不如自己将其运营起来。”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实际上,此前上汽推出EVCARD、力帆推出盼达等共享汽车,主力车型都用了自家品牌的新能源车。从这个角度讲,车企做网约车也是形势所迫。

“但网约车毕竟是服务业,与车企的制造业基因还是有巨大的不同,”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互联网要求一种快速迭代、试错的节奏,这与车企相对保守的风格背道而驰。作为中国最早的共享汽车,戴姆勒旗下品牌car2go及Car2Share官方透露为47万用户提供服务,这个数据仅仅是Gofun月活用户的一半。

采写:南都记者 蔡辉 实习生 徐一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