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还真是神奇所在,抄袭的帽子还没摘掉,却大大的赚了一笔。不过终究隐患太多,登高易跌重。
8月初,18家众泰汽车经销商却聚集在众泰S系列产品的生产厂区门口集体维权,控诉其质量不过关导致经销商多年持续陷入经营亏损。一方面是众泰汽车漂亮的财务报告,一面却是经销商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
2017年净利润增长12倍,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超3.5倍……以“山寨汽车”发家的众泰汽车,在借壳上市后,似乎走上了盈利高峰期。
然而,8月初,18家众泰汽车经销商却聚集在众泰S系列产品的生产厂区门口集体维权,控诉其质量不过关导致经销商多年持续陷入经营亏损。
一方面是众泰汽车漂亮的财务报告,一面却是经销商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而此次维权的经销商大部分为来自广东地区的在网经销商,总数占广东全省经销商总数的90%,另外少部分是其他地方的经销商。为何会出现地域性集中问题?
AutoMan记者在维权事件爆发后第一时间采访了众泰汽车汽车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徐洪飞,彼时他表示,正在与经销商进行紧密洽谈中,很快就会有解决方案。两天后,众泰汽车发布了官方回应,称经销商“维权”的原因在于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经过积极沟通,双方已达成一致协议,但对于此前经销商维权中所提及的质量问题频发等却只字不提。对此,AutoMan记者多次联系众泰汽车相关负责人,却再未得到回应。除此之外,AutoMan记者试图采访参与维权的经销商负责人,但却被告知“事情已经解决了”便匆匆被挂了电话。
事情真的解决了?
AutoMan记者采访了北京、河南以及广东省十余家众泰汽车经销商后发现,在看似恢复平静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另外的隐患。
管理缺失严重
“店里目前还有十几辆库存车,卖完了我们店就不做了。”广东省河源恒源店内的工作人员在接受AutoMan记者采访时表示,店内目前销售的仅有众泰汽车S系列,但销售情况非常差。而这家店,开业时间还不足两年。
与河源恒源店类似情况的还有揭阳顺强店,“客户咨询都少了很多,更何况是销量。”揭阳顺强店员工告诉AutoMan记者,每天处理客户投诉的事件比卖车的时间都多,效益不好更导致了大批员工离职。
除此之外,在AutoMan采访的近十家广东省经销商中,“老板不经常来店里”成了高频词语,而店内员工设置远远达不到4S店标准服务配置。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经营管理缺失的状态下,众泰汽车竟然放之任之,没有实行任何品牌监督以及引导措施。
AutoMan记者了解到,目前生存问题普遍存在于S系列的经销商中。“我们园区有三家众泰店,一家是T系列,一家是S系列,还有一家是大迈系列。”位于佛山一家汽车城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T系列为例,旗下SUV高达6款,且售价低廉。而S系列,就是令众泰“声名大噪”的“保时泰”系列,目前仅有两款车型。
“2016年底SR9上市时,客户的反响其实还是很好的,前期也有大量客户来订车,但是上市不到两个月,产品质量问题就集中出现,到后来,发动机故障、波箱(变速箱)故障、漏水等问题层出不穷,投诉客户一波又一波。”众泰经销商维权代表丁某此前表示,而针对这些问题,并不是不给予解决方案,但是反应太慢,而且没有进行根本的改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换变速箱、换发动机、漏水就打胶”。
频出的质量问题和跟不上的售后服务大大影响了前端销售,导致经销商多年持续陷入经营亏损,使得经销商严重不满。
然而,此次众泰汽车在经销商维权两天后迅速宣布双方和解,不仅众泰汽车方面不再发声,AutoMan记者再次回访参与维权的多家经销商时却被告知“事情已经解决了”就被匆匆挂了电话,有的甚至不再接听记者电话,而有的店内似乎和从前并无两样。
一次维权事件似乎就此被抹平。
这背后究竟是众泰汽车的粉饰太平,还是经销商的贪婪作祟?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众泰汽车缺乏渠道管理以及质量把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部分众泰经销商更加严重缺乏管理经验以及服务意识。如此状态,何能长久?
质量问题频发
据AutoMan记者了解到,南方地区是S系列销售网络布局的密集区,包括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浙江省等。反观其他地区布局偏少,北京、上海地区各有一家,而河南、山东等地仅有两三家,东北地区甚至一家没有。这似乎也正是“保时泰”消费区域的分布情况。
然而,随着抄袭问题的屡被诟病以及质量问题的高发,想凭借酷似保时捷Macan外形而大赚一笔的众泰汽车被现实狠狠泼了一盆冷水。
2016年SR9刚上市的几个月里,其月销量一度达到6000多台,而到了2018年6月,众泰SR9销量仅为395辆,SR7更是跌至历史最低的103辆。大迈系列6月销量也仅三位数,同比跌幅超80%,其中“众泰版途观”大迈X5同样从此前月销万辆跌到目前的几百辆。
第三方汽车品质评价平台车质网的评价数据显示,众泰SR9的用户满意度是2.1分,远不及格。其中,发动机故障灯亮、变速器异响、车身漏水、发动机异响、发动机熄火、车灯进水、转向系统异响等,成为用户较高频度投诉的重点。
“10万开保时捷”泡沫早已破碎。
然而,对于S系列与大迈系列的失利,众泰似乎并不以为意。因为,T系列热销足以支撑起众泰的“赚钱大计”。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众泰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售154156辆,同比暴涨45%。而这其中,T系列则是销售主力,占比高达七成。也难怪,T系列经销商在接受AutoMan记者采访时可以自信的说:“出问题的是S系列,我们T系列没有问题的。”
对此,Man哥很想说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事实上,T系列的质量问题也不在少数。7月初,众泰汽车最新推出的T700高端车型也被爆出“方向盘失控”事件,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此外,众泰最古老的车型T600系列投诉量也非常惊人,2015年曾超过1500次。
一心埋头挣钱
从2016年借壳上市起,众泰汽车营业收入迅速从16.9亿元升至208亿元,而净利润也从8678万元猛增至11.4亿元,市值更是从30亿元翻至如今的122.07亿元。
不过利润大增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源于众泰在2017年上半年的资产重组,也就是说,众泰的业绩其实是原来永康众泰的整车业务和金马股份零部件业务的业绩之和。
除此之外,众泰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似乎更令业内人士直呼“不单纯”。
6月15日,众泰汽车公告众泰新能源分公司,拟2.68亿元收购其股东铁牛集团土地使用权。而就在去年10月份,铁牛集团拍下这块地只花了1.1亿元。短短五个月时间,同一块土地使用权价值便飙涨超过一倍,而众泰汽车却高溢价从股东手中买地。
事实上,作为众泰汽车的大股东,铁牛集团今年动作频频,近期已有过三次大手笔的股权质押,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疯狂套现意图挪腾资产”。而众泰汽车,似乎在造车路上越走越偏。
据悉,2017年,众泰汽车将研发团队扩充到2000人的规模,研发投入5.87亿元。但相较于国内其他车企,众泰汽车的研发总投入依然偏低。数据显示,2017年,比亚迪的研发人员达到了2.7万名,共投入62.66亿元;长城汽车的研发人员有1.8万名,研发投入达到33.64亿元。
然而,就以众泰汽车的底子薄弱的技术储备,还在四处开厂建基地,扩建新品牌,还分三网销售的路径,“几乎就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有业内人士表示。
如今,质量问题引发的警报已经拉响,即便一时的粉饰太平,恐怕在这场汽车行业变革的淘汰赛中,“裸泳”的企业终将难逃“劣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