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人民之车”

大众侃车
关注

1994年

1994年,由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喂,菲亚特》讲述的就是这段故事: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青年丁志方贷款购买了一辆126P并成为个体出租车司机。当时,几千辆菲亚特一同开上街道的壮观景象成为那个年代温州经济蓬勃发展的象征之一,电视剧的生动描绘也让中国人民初次认识了这个意大利国民汽车品牌。

1999年

1999年,南京汽车集团与菲亚特合资成立了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对于菲亚特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南京菲亚特的成立意味着,这位在欧洲主场打拼多年的意大利老将终于有机会将旗下车型引入中国生产。

2002年

2002年,随着南京菲亚特工厂的落成,菲亚特“世界车”Palio正式引入国产,并被命名为派力奥。由于当时国内小型家用车市场方兴未艾,由乔治·亚罗设计的派力奥以年轻时尚的造型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一度成为热销车型。

但是好景不长。当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并拿出看家法宝的时候,南京菲亚特却始终沉醉于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三款车型打天下的局面。瞬息万变的市场容不得半点迟疑,而单一的产品线、乏力的更新速度也最终令南京菲亚特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2007年,南京菲亚特寿终正寝,菲亚特品牌第一次败走中国。

可悲的是,三年后卷土重来的菲亚特也未能改变些什么。

2010年,菲亚特选择广汽作为二次入华的合作伙伴,正式成立广汽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2012年,广汽菲亚特第一款国产车型菲翔下线。一年后,第二款国产车型致悦发布,这款主打运动路线的两厢轿车,其动力总成其实与菲翔如出一辙。

然而,这两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却没能带领广汽菲亚特扭转局面。成立至今,广汽菲亚特的产品线仅靠上述这对孪生兄弟支撑,不仅车型严重短缺、产品力不尽人意,新品投放节奏也极其缓慢。在强手如云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样的运营方式几乎是灾难性的。

2015年7月,更名后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售公司宣告成立,公司股比构成也随之大变:广汽集团依旧保留50%的股份,但菲亚特集团占比由原来的50%降至10%,克莱斯勒亚太则占40%。冰冷的数字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似乎从那时开始,菲亚特的“遗书”已经打好了草稿。

今天,“广汽菲克”一称已名存实亡。还未来得及改旗易帜的4S店展厅里也许依旧停放着库存未清的致悦与菲翔,全进口身份的菲亚特500早已沦为小众“奢侈品”……FCA全球战略的调整以及常年在中国市场的不作为,使得菲亚特的退场更像是一次历史必然,无需讶异,也无需惋惜。这辆来自意大利的“人民之车”,始终没能真正地属于中国人民。

当然,即便在现实至上的中华大地,也不排除有极端怀旧分子的存在。如果你还想用实际行动纪念一下这个意大利国民汽车品牌,我的建议是:去买辆二手拉达Riva吧。原因很简单——虽然经过了苏维埃汽车制造厂的社会主义改造,但那辆车依旧是菲亚特124精神衣钵的最忠实继承者。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