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举行的中国联通“智家通通”产品发布会上,中国联通宣布联合华为推出家用机器人“智家通通”。据介绍,“智家通通”为全国产、全自研。
中国联通表示,“智家通通”支持十大功能,包括视频通话、家庭数字档案馆、家庭影音库、家庭监控台、家庭游戏机、家庭健康医生、家庭健身教练、家庭图书馆、家庭课堂、家庭办公室,是整个家庭的“智能大脑”。
对于具身智能,中国联通并非只是浅尝辄止,而是下了真功夫力图将业务做深做精。集团旗下公司联通数科此前推出了8T算力雁飞芯模、5G+AI模组和一体机,基于格物OS平台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同时其通过布局肢体、嗅觉、触觉传感器技术,在未来增强家用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史诗级”风口,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方大厂也正积极跨界。
尤其是家用机器人更具吸引力,在初创公司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机器人企业Weave Robotics和国产整机厂优理奇选择优先面对C端家庭客户推出机器人产品。
Weave Robotics推出的家庭服务机器人Isaac可通过夹抓轻松完成捡拾掉落的玩具、为宠物更换食盆、为主人端红酒等任务。Isaac计划于2025年秋季交付,首批出售30台。
优理奇科技推出的Wanda 2.0人形机器人,凭借八个自由度仿生手臂和高精度操作能力,能够完成洗衣、叠衣、扫地、擦桌、做汉堡等复杂家务任务,还具备陪伴老人和儿童的功能。Wanda 2.0计划于2025年实现更大规模量产,首批产品售价8.8万元起。
在家电公司的跨界方面,海尔与美的成为典型代表。分开来看:
海尔智家对人形机器人的布局最早,其于2018年发布服务机器人战略1.0,并与软银机器人合作,将人形机器人“Pepper”引入中国市场。而后又分别在2022年和2024年分别与乐聚机器人、星动纪元牵手,继续深耕家用机器人的研发。除此之外,公司还于今年2月收购了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新时达,以此加速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业务布局。
美的在人形机器人的业务规模和技术上更占优势,其在2024年正式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并成立人形创新中心。据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奚伟透露,美的正在推进家电机器人化战略,将机器人和AI技术落地运用到空调、洗地机、烤箱等产品,比如说探索扫地机、洗地机和机械臂形态的融合创新。
美的人形创新中心目前正在着力解决电池续航、数据采集和仿真、关节轻量化等问题,根据规划,美的将在3-5年时间实现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
从相关动作来看,二者对家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业务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企业们对家用机器人的创业热情居高不下,但目前,在面向C端个人和家庭领域,人形机器人“落地率”相对滞后。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家庭场景复杂多变,人类需求千差万别,这对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要求极高;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售价普遍偏高,一般消费者难以支撑高昂的购入和维护价格。两点因素互相叠加形成“壁垒”,让家用机器人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大规模落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3到5年,家用机器人一定会在部分家庭场景中实现落地,预计5到10年内,家用机器人会在大众家庭层面完成普及。未来几年也将是家用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需要时间“静候花开”。
原文标题 : “抢滩”家用机器人领域,联通、海尔、美的等纷纷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