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扫地机器人要长“手”了

消费最前线君
关注

图片

2025年春节至今,科技圈集体为机器人着迷,这股风逐渐吹到了清洁家电赛道。在前段时间刚结束的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追觅、石头科技等扫地机器人巨头纷纷推出长着机械手臂的新产品。

遥想过去几年,扫地机器人的扁平的机身和单调的清洁路径,似乎注定了它们只能在地面做一些简单的“二维运动”,也由此引发了一众消费者吐槽。扫地机器人究竟什么时候能进一步智能化?答案似乎开始浮现。

事实上,早在2023年,追觅就曾在一场洗地机发布会上,带来一款能手冲咖啡的机器人。2025年,当整个机器人赛道在沸腾,扫地机器人终于有了要进化的迹象。

2024年中国清洁电器行业销售额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24.4%,零售量为3035万台,同比增长22.8%,在整个家电市场都属于第一增长梯队。而长出“机械手”的,不仅能扫拖地面,还能识别、抓取障碍物,甚至自主整理物品。

智能清洁家电的竞争规则又要改写了吗?这一点值得深入探究。

清洁家电赛道需要一条“手臂”?

1996年,瑞典一家家电公司生产出了全球第一款扫地机器人“三叶虫”,彼时它的售价一度是美国中产家庭月收入的一半,高达2000美元。但即便如此,三叶虫还是掀起了第一股智能清洁“风暴”。

可惜,后来就因为机体过于厚重,无法清洁死角,反应速度过慢而被消费者厌弃。大概三叶虫的厂商不会想到,近三十年后,扫地机器人还未完全跳出技术短板。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吐槽扫地机器人的帖子总是常看常新,但偏偏每一回行业技术演进都能刺激消费者的热情。

这两年,激光导航、AI避障、自动集尘、宠物应用、热风烘干……都曾成为扫地机器人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可同时也出现一个问题: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大同小异,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到2023年,市场上具备自清洁和自动集尘功能的全能款扫地机器人的普及率已高达73.3%。

往后的产品发布会上,功能创新的空间基本越来越小。2025年,主流厂商的卖点依旧集中在吸力升级(如科沃斯T80的3700Pa对地压强)、拖布形态变化(滚筒替代圆盘)上。当然,扫地机器人市场也在复刻整个科技圈的通病:当技术更新停滞,那就开始“机海战术”。

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科沃斯、小米、云鲸、石头科技等推新的速度都高于往年。石头科技仅前三季度就推出了8款全新扫地机器人以及4款洗地机产品。双11前,其还发布了包括智能洗地机、扫拖机器人在内的多款新品。

或者简单粗暴地在新品上堆砌物料。细看当前的几大扫地机器人品牌,摄像头搭载、AI语音已经成了基本操作,而这似乎也是这个行业一贯的作风。以戴森旗下一款扫地机器人为例,其阵仗一度堪比造车,机身上共搭载90个传感器、60颗电池、3块处理器。

时至今日,扫地机器人需要长出一条手臂吗?

或许是需要的。根据Statista的数据,2024年全球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15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以12%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扫地机器人企业急需一款长着手臂的新秀产品来凸出自己的“肌肉”,以待来日。

但另一方面,消费市场需要吗?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扫地机器人的要求还没有企业想象得那么复杂,光就产品形态来看,基站款的市场销量远远少于单机款,AVC数据显示,2023年清洁家电单机款产品销量占比仍超过80%,复合款为12.7%,基站款为3.4%。

再者,在不少消费者的意识里,扫地机器人基础技术还迟迟没有完善,如碰撞事故。调查显示,约40%的扫地机器人碰撞事故是由传感器对特定物体感知失效导致的。或许,传感器技术升级与清洁系统革新才是消费者更为关心的。

手臂会不会是鸡肋功能,目前谁也无法断定。

另外,扫地机器人在这几年开始呈下沉状态,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线上洗地机的平均价格为2092元,同比下降19.5%,线下的平均价格为3084元,同比下降7.3%。《2024中国清洁电器产业与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未来清洁电器的渠道机会之一在于下沉。

消费者买得起长有手臂的扫地机器人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无论消费市场的想法如何,扫地机器人厂商似乎已经将“手臂”视为行业的下一个出口了。

当“科技溢价”撞上消费寒冬

一个有趣的趋势是,尽管这届消费者在本能地消费下沉,但架不住扫地机器人依旧越卖越贵。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行业2000元以下的低端机占比一度从79%缩减到45%,同时,3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占比则从2%攀升到29%。时至今日,一些头部品牌的售价甚至能高达近6000元。

同时,这也是整个AI家电赛道的普遍特征。当前与AI结合几乎成了所有家电企业在行业不景气时的主要“自救”手段,截至2025年2月,海尔、海信、TCL、长虹、老板电器、美的、追觅科技、创维等众多家电企业均已接入Deepseek大模型。

一场家电高端升级大戏正在上演。

当然,与AI升级相对应的还是价格,极目新闻有一项调查显示,一般拥有华丽功能的智能家电比普通家电至少贵30%以上,这直接劝退了大波原本追求品质生活的年轻人。就目前来看,AI家电距离下沉市场十分遥远,更多出现在五环内家庭。

图片

数据显示,一般月收入超过3万的家庭对品质生活背后的技术付费意愿最强,一度高达93.8%。并且智能家电本身对空间就有极高的要求,在智能家居市场,居住面积在160方以上的大户型消费者对AI家电的需求尤为显著,其中,生活电器类为81.8%、家居控制类为77.3%、安防监控类为50.0%。

至于下沉市场, 看似美好的“科技改变生活”却在钱包面前被现实击得粉碎。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对 AI 家电的抵触,除了价格,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本质原因:大部分家电正深陷“伪智能”陷阱,无形中加剧了年轻人的消费焦虑。

不可否认,AI家电有成为消费主义的苦果的危险。

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家电市场的规模突破万亿,但是超过60%的用户表示,“AI功能华而不实”。红网家居频道针对智能家居产品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7.5%的网友表示,在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时遇到过感觉不太实用或多余的功能。

更让下沉市场里的年轻人不能接受的是,一些小家电也在跟进AI,甚至不惜把基本功能复杂化。比如烤箱里加芯片、某咖啡机品牌推出了一款搭载摄像头的咖啡机,其智能功能是能识别咖啡豆品种,但这还不如一个蒸煮煎烤一体的早餐机更实用。

坦白来说,有些家电看似牺牲了智能性,却精准迎合了下沉市场年轻人少花钱、省空间、易收纳的核心诉求。实测显示,集成化小家电在25-35岁用户中的购买意愿比智能单品要高出47%。

当“科技溢价”撞上消费寒冬,或许也不全是消费市场的责任。毕竟整个市场正沉迷于为冰箱嵌入屏幕、给音箱强加语音指令,反而对路径规划混乱的扫地机器人、逻辑混乱的智能厨房视而不见。

所谓的“智能”一旦透支消费者对科技的信任,果真如此的话,想利用AI再度翻身的家电巨头们就要望洋兴叹了。

AI家电,怎样摆脱噱头?

2025年,整个人工智能赛道都在忙着场景落地,家电市场自然也不例外。环顾各大家电巨头,几乎让人以为科幻片终于要走入现实:冰箱是可以生成菜单的、空调是可以知冷知热的、扫地机器人的手臂不仅捡垃圾,还能收拾房间……

很明显,巨头名利双收。

证券时报统计,A股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中,布局智能家居的共有25股,3月以来普遍上涨,平均涨幅达到2.1%;科沃斯、飞科电器、欧普照明累计涨幅居前,分别为11.66%、7.67%、7.14%。

反观消费市场,相比于前两年,AI家电并没有因为日益成熟的大模型而出现消费口碑好转,甚至还在延续从前的“旧习”,3月份,AWE 2025开幕之际,蓝鲸财经还曾报道,某品牌4K电视因加装AI影像芯片提价2000元,但专业评测显示画质提升不足10%。

已经2025年了,AI家电,究竟要怎样才能摆脱科技噱头?或许,参考整个AI市场能得出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消费者不是不喜欢智能生活,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时代,这届年轻人对于AI的接受程度就不容小觑。但当前AI家电企业隐约有迷失用户真正需求的意思,坦白来看,消费者对于未来AI家居的要求到底有哪些?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约有 1940 万套房子需装修,其中改善型需求占主流,健康、节能成为家电升级的核心方向。GfK的报告也显示,2025年销量增长最快的是基础功能升级的AI产品,如节能空调、净味冰箱。

其实不难看出,时至今日,节能、健康仍然是年轻人智能生活的两大主流需求。企业与其热衷生产那些功能冗杂的“新物种”,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市场。

其次,AI家电需要回归产品本质。今年以来,售价3万的AI床垫、内含芯片的智能烤箱……在市场上层出不穷。可拆解一下细节,AI床垫背后的慕思股份2024年的单位成本仅 872 元,直营渠道售价却达 5803 元,毛利率飙升至 57.23%,远超喜临门(32%)、顾家家居(28%)。

AI床垫背后又有多少含金量?这个问题似乎不言而喻。

技术泡沫掩盖产品本质是家电企业追逐AI化时的集体失格。当然,也不是所有AI家电都失去了产品本质,今年家电展会上,海尔、三星、海信、TCL、长虹等厂家展出搭载自研AI技术的智能电视,在图像处理、画质显示方面均有提升。

最后,AI家电应该降低技术溢价,让智能触达大众。

现阶段,“贵”始终是AI家电最大的特色,据悉,卡萨帝AI冰箱售价为69999元,还有一款售价为10万元整。搜狐财经报道,同类型冰箱价格大约2万到3万,由此计算,AI冰箱的溢价能达到2至5倍左右。

总而言之,场景化需求、产品力提升、性价比……这些在AI家电未来的市场上缺一不可,至少在真正的价值时代来临之前,这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里一定会有上述前提。

消费最前线,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原文标题 : 2025年,扫地机器人要长“手”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