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的关税重拳下,硅谷科技股七巨头全线回落,截止本周收盘,苹果跌4.24%;微软跌2.34%,英伟达跌5.91%,亚马逊跌5.17%,谷歌C跌3.53%,Meta跌6.74%,特斯拉跌7.27%。
这场以贸易公平为名的关税战,在未能实现产业回流美国的情况下,让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美国科技巨头深陷泥潭。
01
精准踩中巨头们
跨国制造的脆弱命门
“对进口商品全面加征34%基础关税及多项针对性惩罚性税收,部分商品综合税率甚至飙升至145%。”特朗普最新出台的关税政策堪称近年来最具破坏力的贸易壁垒升级,这一单边主义举措不仅意味着政策基调的颠覆性转向,更直接触发了全球供应链的系统性调整。背离了对全球供应链相对宽松的态度,又在关税重压下的美国科技巨头正面临阵痛。
从苹果的iPhone包机逃命到特斯拉的成本暴增;从英伟达的芯片供应链断裂到亚马逊的中小卖家出逃,美国科技企业几乎在面临相同的供应链困境。
拿苹果举例——作为全球化制造的标杆,其产品制造版图仍高度锚定海外,尤其是中国。数据显示,约98%的iPhone、90%的AirPods及60%的Vision Pro关键部件仍由中国工厂完成。若维持中国生产需承受每部iPhone成本暴增120美元的压力,而迁往印度、越南的产能同样面临重复征税,例如越南组装的AirPods因含中国台湾芯片仍被美国征收46%关税。
哪怕苹果启动"空运囤货"应急策略,三天内通过五架包机从印度抢运600吨iPhone至美国,但其价值150亿美元的库存仅够维持北美市场三个季度需求,难解长期供应链重构之困。短期内的供应链转移重组,绝非易事。
02
转嫁成本问题
或困死市场
除了供应链危机外,科技巨头们还面临成本如何转嫁的抉择。
据新闻网站Quartz报道,研究公司Zalliant近期对400名美国企业高管进行一项调查显示,44%的企业计划将关税带来的更高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据测算,苹果若自行消化54%的关税成本,每年将损失330亿美元,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35%;微软硬件产线虽分散于越南,但电子品关税仍导致成本上升,因微软硬件业务利润率本就低于5%,如果不将成本转嫁消费者,关税冲击可能直接将其推入亏损。
有路透社报道,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计划开始征收关税附加费。Micron(美光科技)在一封信中通知其客户,虽然特朗普上周表示对半导体免征关税,但新的关税仍适用于内存模块和固态硬盘。
转嫁消费者则意味着需求萎缩,据机构预测,iPhone涨价至2300美元后,美国市场销量可能暴跌40%。
“建立在零关税和全球规模基础上的定价模式已站不住脚,低成本的电子产品消费时代正在崩溃。”零百公司(Zero100)联合创始人、供应链策略师凯文·奥马拉表示。
03
巨头们的 AI产业链
或将影响
这场关税战,带来的是全球化的阵痛。也正重塑巨头未来的战略逻辑。
微软将AI训练服务器从中国台湾分散至马来西亚、爱尔兰;亚马逊则将AWS硬件成本增长转嫁给云服务价格;特斯拉未来不得不为不同市场开发适配本地供应链的电池规格;Meta的元宇宙设备因零部件关税差异出现功能阉割。
不仅仅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研发投入的结构性转移。人工智能建设对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大型融资初创公司至关重要。而关税闪电战或将加速AI泡沫破裂。
从科技公司本身策略发展看,为应对关税引发的硬件通胀,硅谷巨头被迫削减长期基础研究预算。微软推迟2GW数据中心建设,谷歌将2025年750亿美元资本支出压缩至"灵活区间",这些调整将直接冲击到AI等产业链。从 AI 产业的全球布局来看,美国的关税政策破坏了原本高效运转的全球产业链协作体系。
当芯片价格成本上涨,投资者对前景看衰,硅谷的 AI泡沫将加速破灭。
欧盟启动《数字市场法》制裁硅谷巨头,加拿大对美征收25%汽车报复性关税,而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关税战违背经济学原理”,暗示将对美国科技企业征收更高数字税。
这场自诩“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贸易战,将成为科技巨头、消费者乃至全球产业链的阵痛。
原文标题 : 关税重压下的美国科技巨头,未来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