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AI Agent是以大语言模型为大脑驱动的,代替人操纵电脑或手机等,模仿人的操作输出,可代替人的整个操作流程,自动化完成复杂任务,本质就是数字劳动力,面对的是万亿级的全球劳动力市场,市场空间远超传统软件。
人员越多的行业,AI Agent的替代空间就越大。 C端Agent需要千人千面和技术迭代,产品多样性增加,B端商业化推广更快,因为其通过全面模型加行业数据加行业深度,在行业工作流深耦合,更能满足特定需求。
目前一些OA、ERP等公司的相关系统已落地。SaaS应用在AI时代可能逐渐被AI Agent取代,因为AI能集中业务逻辑,吞噬SaaS界面。
2.金山办公的市场竞争地位短期看或有一定波动。政企和机构收入下滑压力仍然存在,信创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均有放缓。而新的增长曲线,即AI功能对办公软件收入还处于早期,即使微软的copilot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前的迹象是,国内科技龙头也可能开发自有Office产品。
3.人形机器人板主线方向包括旋转关节、丝杠、零售电机等。
灵巧手可能取得更多突破,微型四杠、无刷有齿槽电机数量或有变化,增加手部自由度和操作灵巧度,使人形机器人能完成拧螺丝、穿针引线等精细活,且续航和交互方面也会更完善。
下游应用方面,工业领域特别是汽车厂或物流厂,人形机器人普及概率较大。众多企业在汽车领域验证,工厂内应用场景数据相对简单,利于人形机器人前期推广和数据收集,提升其能力后再向to C领域拓展。
3.国产车企在加速布局机器人。造机器人所需能力与车企需具备的能力高度重叠。
从硬件看,机器人的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与汽车应用类似,只需小型化和定制化改造;终端方面,机器人为车企提供新终端入口,助其获取用户数据、开展定制化开发;大模型能力上,汽车作为第二家庭空间,AI应用需求大,这使得车企入局机器人成为趋势。
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售增速超20%,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时间周期更长,对车市拉动比较正面。中国本土品牌份额将进一步提升,2024年中国品牌终端份额超过60%,预计2025年自主品牌加速平替合资燃油车,合资车企亏损面扩大。
4.客车出海市场展望:
1)欧盟市场:宇通、比亚迪客车业务表现有望向好,其他中国客车企业也有机会。欧洲部分客户认可二者产品,愿为品质付溢价。
2)中南美市场:墨西哥因美加墨世界杯,订单将分给 4 - 5 家企业,以中国企业为主;智利或成美洲高新能源客车渗透率先行国家;巴西因人口多、面积大受关注,中国企业或用纯电底盘结合当地车身进入。
3)东南亚和亚洲其他市场:2025 年中国企业或因新能源产品需求增加获机会。
5.中阶智驾供应商:
1)主要芯片方案:英伟达的Orin、华为的昇腾系列、Mobileye、地平线的J5、J6系列、黑芝麻的A1000系列、德州仪器TDA4和高通的SA8620等驾驶方案。
2)Tier 1典型供应商有博世、大陆、法雷奥等全球顶级企业,也有国内的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公司。
原文标题 : 锦缎观察:AI Agent的本质是“数字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