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 年的美国自动驾驶江湖,正在上演现实版《权力的游戏》。
昨夜美股 “黑色星期五” 的惊雷炸响 —— 道指重挫 1400 点,特斯拉股价 “膝盖斩” 超10%,英伟达市值蒸发 1.28 万亿元,连带着 Waymo 母公司 Alphabet 市值缩水 3000 亿美元。
当资本的潮水退去,Cruise 被通用汽车收编裁员 50%,特斯拉 Cybertruck 自动驾驶事故频发,加州测试里程腰斩的行业寒冬里,谁在裸泳?谁能笑到最后?
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和大伙儿聊聊这个事儿!
(参考阅读请点击:
《韩国每经中文网:美国和中国支持是无人驾驶快速发展的关键,中国自动驾驶发展模式成楷模》)
一、Cruise 暴雷:从 300 亿估值到 “卖身” 求生
Cruise 的故事堪称一部 “过山车式” 悲剧。
2013 年,两位技术极客在旧金山车库里捣鼓出原型车 RP-1,6 年后被通用以 5.81 亿美元收购。
巅峰时期,Cruise 估值高达 300 亿美元,与 Waymo 并称 自动驾驶“绝代双骄”。然而,技术不成熟和事故频发让它一步步走向深渊:
2022 年:旧金山全天候运营执照到手,100 辆 Robotaxi 上路,计划扩军至 5000 辆。2023 年:自动驾驶出租车碾伤行人,加州吊销执照,创始人辞职。2024 年:通用停止注资,裁员 50%,技术团队并入母公司。
最讽刺的是,Cruise 累计烧掉 100 亿美元,最终卖身时估值仅为巅峰期的 1/6。
某投资人痛心疾首:“这哪是造车?分明是用美元堆骰子!”
而昨夜美股暴跌中,通用汽车股价再跌 5%,市值跌破 400 亿美元,这场 “卖身” 求生的戏码,不过是资本寒冬的开胃菜。
二、两轮洗牌:资本退潮下的 “绞肉机”
美国自动驾驶产业的两轮洗牌堪称 “血色屠杀”,而美股暴跌更让这场游戏加速进入终局:
第一轮(2020 年)
Starsky Robotics 破产,曾获 2100 万美元融资;Uber 出售自动驾驶部门 ATG,5 亿美元投入仅换 4200 万收入;Zoox 被亚马逊 12 亿美元收购,Nuro 吞下 Ike。第二轮(2023 年)Argo AI 关闭,26 亿美元融资打水漂;Embark 裁员 70%,市值蒸发 80%;Quanergy 启动出售,激光雷达先驱陨落。
数据显示,2024 年加州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暴跌 50%,无人驾驶类别更是腰斩 83%。
DMV 报告直言:“行业进入冷静期。”
而昨夜美股暴跌中,自动驾驶板块集体 “扑街”—— 特斯拉跌 超10%,Waymo 母公司 Alphabet 跌 3.2%,激光雷达巨头 Luminar 跌 7%.
资本用脚投票的速度,比 Cruise 的事故处理还快。
三、Waymo vs 特斯拉:技术路线的 “华山论剑”
当 Cruise 等公司尸骨未寒,Waymo 和特斯拉正在上演 “正邪大战”,而美股暴跌让这场对决更加残酷:
Waymo 的 “全真剑法”
硬件:13 摄像头 + 4 激光雷达 + 6 雷达,单车成本 14 万美元数据:每周 15 万次付费出行,累计 400 万次安全:事故率比人类低 3.5 倍,旧金山全域开放特斯拉的 “辟邪剑谱”硬件:纯视觉方案,单车成本 1.5 万美元,仅为 Waymo 的 1/9野心:2025 年德州 / 加州上线 Cybercab,2026 年量产 200 万辆争议:事故频发,最新变道事故致股价暴跌中金测算:特斯拉每车日均 20 单,年收入潜力超 250 亿美元,相当于 2023 年总营收的 1/3。但代价是安全隐患 —— 其暴雨天识别率仅 65%,Waymo 仍保持 98%。昨夜美股暴跌中,特斯拉市值跌破 8000 亿美元,投资者开始质疑:“当 FSD 激活率只有 28%,Cybercab 量产无期,马斯克的‘韭菜盒子’还能香多久?”
四、政策与资本:看不见的 “上帝之手”
美国政府的 “左右互搏” 正在重塑行业格局,而美股暴跌让政策红利与资本退潮形成诡异对冲:
政策宽松NHTSA 取消年度豁免上限,允许更多测试;24 个州开放自动驾驶部署,12 个州允许测试资本趋冷2024 年自动驾驶融资额同比下降 60%;安波福停止投资 Motional,Aurora 裁员 3%。最魔幻的是加州:一边吊销 Cruise 执照,一边允许 Waymo 全域运营。某监管者坦言:“我们既要鼓励创新,又要避免成为‘杀人执照’。” 而昨夜美股暴跌中,特斯拉的联邦税收抵免政策面临被取消的风险,这可能让其 FSD 成本再增 15%,雪上加霜。
五、未来之战:谁能笑到最后?
在这场 “剩者为王” 的游戏中,三大玩家各显神通,而美股暴跌让生存竞争更加激烈:
Waymo:稳扎稳打700 辆车队,覆盖 500 平方英里;计划 2026 年实现 L4 级完全无人驾驶。
特斯拉:赌徒心态
2025 年 Cybercab 上线,押注无图方案;
目标成本降至 1.5 万美元,规模碾压 Waymo。
Zoox:亚马逊撑腰
激进设计无方向盘小巴;计划 2026 年大规模生产,服务物流生态。
中金预测:2025 年将是关键年,技术突破、成本控制、政策适应将决定胜负。
某业内人士直言:“现在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谁更能‘烧钱’!”
而昨夜美股暴跌中,Waymo 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再投 50 亿美元,特斯拉则被迫推迟 Cybercab 量产,这场 “烧钱” 游戏的终局,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无人驾驶的 “至暗时刻”?
当 Cruise 的尸骨未寒,特斯拉的事故频出,Waymo 的 “钢铁洪流” 正在席卷美国街头。
这场游戏没有输家,只有幸存者。或许正如马斯克所言:“自动驾驶是人类最伟大的冒险,而我们都是赌徒。”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你押注谁?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美国自动驾驶江湖的腥风血雨还在继续。当 Waymo 的无人车驶过 Cruise 的墓碑,当特斯拉的 Cybercab 冲进雨夜,我们终于明白:科技的狂欢背后,是资本的博弈、人性的挣扎,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毕竟,在这个 AI 的时代,连上帝都在掷骰子。亲!你说呢?
原文标题 : 美国自动驾驶江湖:Cruise 暴雷、特斯拉翻车、Waymo挣扎,美股暴跌中谁能活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