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收费,被扼杀在摇篮里

汽车公社
关注

头图.jpeg

导语

Introduction

“比亚迪的余威,远比想象中还大。”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何增荣

本周,比亚迪又杀疯了。

一场扣着“开创全民智驾时代”帽子的重磅发布会,掀起了整个中国车市的激烈讨论。至于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其主打加量不加价的标配。

1.jpg

甚至将天神之眼C,下放到了7万多元的海鸥身上。什么高速领航辅助、全场景自动泊车、高速工况下的AEB紧急制动等功能,都得以实现。

如此工程落地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真的令人感到恐怖。借用王传福的话说:“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殊不知,发布会后结束后第二天,比亚迪又召开了一场小规模的闭门沟通会。

其中,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无外乎两点:首先,针对天神之眼C,今年除了会OTA升级所谓的“通勤模式”,研发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开放全域城区领航辅助的可能性;其次,有关智驾的所有功能,无论硬件还是软件,从今往后都不会单独收费。

而上述一套连续的“组合拳”下来,必须承认的是,的确行之有效的击穿了不少潜在消费者的心智。或许,大多数人都未曾料到,“2025买车看智驾”的口号,竟然最终被比亚迪响亮的喊出。

在这其中,看似也包括着余承东。

2.jpg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我们争取继续保持断代式领先,不断前进,不断提升!推荐各位试驾体验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以及未来的尊界车!”

“把成本做低,让最基础的智能驾驶辅助普及,值得表扬、可喜可贺的!而混淆高阶智能驾驶概念,把最基础入门级的智能驾驶辅助说成高阶智驾,是不合适的呵!”

来自他朋友圈的两段输出,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暗指的究竟是谁,其实已经显而易见。至于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

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华为通过在智驾维度砸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某种意义上俨然成为了该赛道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不吹不黑,掌握着极强的话语权、定义权包括定价权。可比亚迪的攻势,却让华为的“护城河”有了松动的迹象,至少是在普通消费者心中。

3.jpg

“7万多元的海鸥都能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那些动辄几十万的新能源车,还怎么拿它当卖点?况且,年底万一比亚迪真让天神之眼C也全国都能开了,其它友商还怎么吹?”

绝不是杜撰,这样一段吐槽真真切切来自我身边的友人。即便措辞有点简单粗暴,可试图表达的道理并没错。

往后,在实际体验上,不同的系统仍会存在差距,但对于小白用户而言,却管不了那么多。至少营销端,不会再有哪家拥有吊打所有人的领先优势。反正,随着比亚迪的坚决入局,2025“智驾普及”元年的意味正变得愈发浓烈。

当然,今天文章的标题,同样成为了引发的连锁反应。

实际上,早在去年的稿件《高阶智驾,该收费吗?》中,便发出过一张由“新出行”统计的相关表格,特斯拉、蔚来、小米、极越、极氪、飞凡、智己、领克,以及拥有华为背书的鸿蒙智行全系,包括采用华为技术的阿维塔、深蓝等等全部在内。

4.jpg

针对高阶智驾收费,大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买断与订阅两种。

特斯拉、小米、极越、极氪、飞凡、智己、领克,均为一次性购买高阶智驾的终身使用权;鸿蒙智行全系与阿维塔、深蓝,同时采用买断、订阅的方式;蔚来,则按月付费。

相比之下,理想、小鹏、比亚迪、仰望、腾势、零跑、埃安、昊铂等品牌,选择将高阶智驾的硬件成本直接包含在车价内。

不过,大多数都会在高配与顶配版本上。

当然,必须点出的是,许多品牌为了更好的获客,虽然高阶智驾表面上需要掏钱,但还是纷纷祭出了“限时免费赠送”的促销策略。

5.jpeg

原因也很好理解,“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只解决了“能用”,尚未达到“好用”的前提之前,凭什么让车主买单?

况且,所有主机厂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本就经济大环境日趋冷淡的当下,越来越精打细算的普通消费者,一定只会为真正的刚需功能所买单。要不,你就直接赠送。”

而随着接下来,比亚迪即将交付的超400万辆、标配天神之眼且软硬件全都免费的新车上路,针对潜客的认知教育越来越根深蒂固,高阶智驾收费还真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试问,即便强如特斯拉FSD入华,又会有多少人掏6万多元买单?

6.jpg

再拿小鹏为例,本周这家触底反弹的新势力造车,发布了旗下热销的B级纯电轿车P7+的用户调研报告。其中,有一页PPT上赫然写着:行业首个全系标配图灵AI高阶智驾(NGP),不选装、不收费、不订阅。

三个关键词,即是其接下来坚持的战略打法,也预示着整个行业的新风向。

毕竟,中国车市的竞争与厮杀,远远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高阶智驾所肩负的使命,迅速从给一款产品的“加分项”过渡到了“必选项”。

而身份的转变,同样注定了单独收费尤其是软件单独收费的难度与日俱增,以及全系硬件标配的重要性。除非,你能拿出货真价实的L3,将友商全都甩在身后。届时,才有更大的底气谈钱。

在此之前,只能通过自掏腰包的方式去做技术普惠。

       原文标题 : 智驾收费,被扼杀在摇篮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