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值的小米正等待AI的东风

山农下山
关注

春节的鞭炮声刚过,小米集团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今年过年,我和在唐山老家的表弟一起喝了顿大酒,醉到不省人事,但我依稀记得一个细节,表弟今年准备结婚,置办的全套家电全部是小米的,包括最新网红款的双分区洗衣机。

我们也一起聊到SU7,表弟对于SU7也是很喜欢,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去跑各种交通事故现场,在他看来,SU7的品质和用料都很扎实,安全性非常好。

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家买车、购置家电,尤其是年轻人,正在逐步降低对进口品牌的信仰,无论是BBA,还是西门子、SONY。他们的普遍认知是国产品牌在配置、性能和价格上,不输外国品牌。

这一点在购车上更为明显,买一款合资品牌车或者入门级BBA,完全不如买国产车更有性价比。比如,我的老舅,在淘汰掉他的大众后,选择了比亚迪秦。

从消费进口、合资商品转向消费国产品牌,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群体性想法”的改变。

我很喜欢“群体性想法”这个说法,它源于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在接受访谈时举的一个例子:“我父亲是小学老师,90年代广东赚钱的机会很多,当时不少家长到我家里来,基本上家长觉得读书没用。现在回去看,观念都变了,因为钱不好赚了,连开出租车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雷军和小米是改变“群体性想法”的推动者之一,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202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1.6亿部,小米SU7交付13万辆,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米家APP的月活用户数达到1亿,介入Alot平台的设备(不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达到8.6亿。

这些数据已经反馈到当前的市值之上,2025年的YU7显然不会再有SU7的炸场子效应。小米的下一个万亿,路在何方?

在之前的文章《从小米三季报来看,雷军的工厂没有白躺》中,我提到过,“贾跃亭吹过的牛,正在被雷军一点一点实现”。

雷军是老贾的圆梦党,老贾的梦想更像是小米的蓝图。

2015年,贾跃亭提出“生态化反”的概念。这句话在当时听起来像梦话,现在看来,确实是过于超前了,甚至连贾跃亭自己也说不明白,比如,他是这么解释的:“下一代UI只有真正打通app与app,app与UI系统,通过生态化反让UI成为生态与终端的交互枢纽,让体验不再向硬件和平台所妥协,才能把简单还给用户。”

“生态化反”最终成了一段谈资。但是雷军是真的听进去了。

直到2023年,小米宣布“人车家全生态”,实现了多终端多场景闭环。贾跃亭一直没实现的“化反”正在被雷军实现。

按照贾跃亭的想法,“化反”是化学反应,在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等场景中,相互耦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但乐视的失败也在于此,尽管它做了很多个生态,但并没有贡献出耦合的价值。

相比较而言,小米生态已经具备了“化反”的基础,通过手机、汽车、智能家居设备等等多个场景链接千家万户,产生了巨大的场景优势。然后,通过设备之间互相耦合,用超级小爱作为与用户的连接的桥梁。

生态基建工作已经就绪,只待东风。

目前来看,这股东风应该是AI。小米在AI赛道的布局不算晚,它在2016年就成立AI实验室,截至2023年8月,小米AI相关研发人员已经超过3000人,自研大模型在2024年5月完成备案。在基础设施上,小米又建设GPU万卡集群,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持。

更大的优势在于终端。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物联网到汽车,小米具备进行AI进化的各个产品线。不过,在技术积累方面,小米相比谷歌、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差距还比较大。春节期间大火的DeepSeek,更是让包括小米在内的大厂,多少感觉到打脸。

但雷军已经在加速补课了。

据媒体报道,雷军在年前花费千万从DeepSeek招来天才AI少女罗福莉,领导小米大模型团队。2023年年度演讲时,雷军宣布小米将全面拥抱AI大模型,其技术主力突破方向为轻量化与本地部署。

一切似乎早有预谋,又似乎顺理成章。乐观估计的话,随着汽车业务的成功、Alot生态爆发,小米可能从“硬件公司”被重估为“生态平台”,估值体系有望上修。

此时此刻,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正在感叹生不逢时。

       原文标题 : 万亿市值的小米正等待AI的东风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