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导演、演员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曾表示,AI虽无法完全取代电影创作,但能够取代电影制作中“费时费力却缺乏创意”的环节。在他看来,提供创意内容的编剧、导演很难被取代,视觉特效行业却可能遭受较大冲击。
不过本·阿弗莱克还是多虑了,至少现阶段AI对于电影制作几乎没有影响。彭博社报道称,近半年来OpenAI不断尝试与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等制片商接洽,向它们推广视频生成工具Sora,但至今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合作。
好莱坞头部制片厂中,唯有狮门电影积极接触AI,去年与AI初创公司Runway达成合作。Runway将利用狮门电影的影视资源训练视频生成模型,并将大模型应用于前期分镜和后期制作。
在雷科技看来,Sora未能被制片厂接纳,AI大模型创作视频质量达不到播出要求只是原因之一。AI颠覆电影制片行业的可能性,才是制片厂不敢与OpenAI合作的关键。
拒绝Sora,好莱坞决定先看看再说
与我们常见的各类模态大模型相同,训练视频生成模型也需要大量数据,科技媒体TechCrunch曾报道称,Sora生成的视频存在《超级马里奥兄弟》《使命召唤》《反恐精英》《忍者神龟》等游戏的画面,还出现了Twitch主播Auronplay和Pokimane的肖像,有侵权的嫌疑。
版权一直是困扰AI公司的难题,尤其是在免费公开数据近乎耗尽的情况下,AI公司训练大模型所需的数据更难获取。这些影视公司手中握有大量影视资源,可用于训练大模型。若与AI公司合作,制片厂自然需要向其提供影视资源,如此一来便有经典IP形象外泄的风险。
(图源:豆包AI生成)
正因如此,迪士尼和华纳兄弟在探讨相关事项时表示,使用自家IP训练的视频生成模型仅供内部使用,避免普通用户利用该模型生成含有其经典人物形象的视频。
另一方面,Netflix和YouTube的崛起,已经导致影视行业分流严重,制片厂帮助AI公司提升视频生成模型的能力,存在资助竞争对手的风险。
利用AI技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影视公司同样可以获利,但付出数据帮助AI公司提升视频生成模型的能力,却可能便宜了其他用户和竞争对手,显然是影视公司不愿意看到的,而为影视公司专门开发对应的视频生成模型,又可能导致成本飙升。
(图源:豆包AIS生成)
此外,影视行业从业者极多,AI技术的介入,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利益分配规则,损害部分从业者的利益。2023年7月13日,美国演员工会及广播电视艺人工会代表16万演艺人员罢工。除了薪资矛盾,AI的威胁也是他们罢工的原因。广播电视艺人工会主席法兰·德瑞雪表示,如果现在不未雨绸缪,我们就会陷入困境,都将面临被机器取代的威胁。
在过去长时间的发展中,影视制片行业的利益分配规则基本稳固,AI的到来却可能打破这一规则,导致大量从业者遭受损失,演员、编剧、导演、后期工作人员显然都难以接受,能够认可该模式的,可能只有投资商和部分观众。
变现困难已成为困扰视频生成模型开发公司的核心问题,若不能尽快改变状态,财力不够雄厚的AI公司恐难以为继。
短剧才是视频生成模型的潜力场景?
好莱坞制片厂不愿接受视频生成模型,存在盈利压力的AI公司需要另寻出路。可灵、即梦、清影等国内视频生成模型均已加入收费服务模式,但依靠C端市场的个人用户付费,AI公司几乎无法实现盈利。发力B端市场,AI公司才有盈利的可能。
影视剧的格局稳固,AI企业难以撼动,短剧则是视频生成模型可以尝试的突破点。目前较为流行的微短剧,一集的长度一般为1-2分钟,对于细节的要求并不高,许多视频甚至只是几个人在固定场景对话,再加一些5毛特效。在插入人物形象的情况下,使用视频生成模型制作此类短剧,并安排后期人员把关,大模型的能力基本够用了。
另外,微短剧作为崛起不久的新兴事物,投入普遍不高,缺少大牌导演、编剧,也不需要明星引流,利益相关方较少,适合AI公司入场。借助短剧行业,AI公司还能快速收集到更多视频资源,用于训练大模型,提升视频生成模型的能力。
(图源:应用商店截图)
引爆AI行业的虽是OpenAI,但国内互联网公司在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积极性不落下风:
-
国内AI企业已在尝试使用视频生成模型制作短剧,例如日前短视频平台快手宣布,旗下的星芒短剧与可灵AI联合出品了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全剧共有7集短片。
-
北京亦庄利用AI生成了系列科幻短剧——《亦幻未来》,全剧共有5集,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生成、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都采用了AIGC技术。
-
国内互联网流量霸主、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同样看中了AI+短剧的前景,2025年初宣布将亲自参演一部AI短剧,自己饰演男二号,公开招募女主角演员,剧中的特效部分将由纳米AI的图生视频功能生成。此前周鸿祎曾参演短剧《重燃人生之隐世黑客惊艳全球》,他的新剧同样值得期待。
视频生成模型的意义便在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导演、编剧、演员,尽情挥洒自己的创意。不过以目前AI技术的能力,尚不足以帮助我们将心中的想法化为现实,但已能够满足拥有一定后期处理能力,可以为AI兜底的短剧创作团队的需求。
(图源:豆包AI生成)
对于缺乏资金的视频生成模型开发公司而言,爆火的短剧已成为救命稻草,但快手、抖音等国内头部短视频平台均推出了自家视频生成模型,小公司需要一定的宣传,并打响价格战。
DeepSeek-R1证明,无需巨额训练成本,也能开发出顶级AI大模型。视频生成模型同样可以使用数据蒸馏技术,如Adobe 联合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DOLLAR通过结合变分分数蒸馏(VSD)和一致性蒸馏(CD),实现了少步数的高质量视频生成。提升大模型能力的同时,AI公司也需要尝试开发新架构,利用数据蒸馏技术降低视频生成模型的训练成本,为可能到来的价格战做好准备。
好莱坞态度不重要,视频生成模型未来可期
好莱坞制片厂抵触视频生成模型,只能一定程度减慢视频生成模型的发展速度,无法完全限制其向前迈进。拒绝使用AI技术,反而可能因不熟悉AI技术对电影工业的作用,未来出现电影制作成本高于正常值的情况。积极拥抱AI技术,将AI技术应用于影视创作,好莱坞才能时刻保持优势。
国内火爆的短剧行业,为视频生成模型提供了适合生长的土壤,借助短剧市场的营收,视频生成模型开发公司有望获得更多资金和数据以提升大模型能力,直至能够满足电影、电视剧等对画面质量和细节要求更高的创作需求。
(图源:豆包AI生成)
正如本·阿弗莱克所言,AI虽能取代后期人员,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取代导演和编剧,且长期需要后期人员为AI生成的内容把关,从业者大可不必如此焦虑。
2025年是全球视频生成模型的爆发期,不仅OpenAI开发的Sora在2024年底上线,谷歌和亚马逊也相继推出了全新视频生成模型。国内企业可灵、即梦、清影等,同样在升级大模型版本,提高生成视频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视频生成模型价格普遍高昂,普通会员一般为每月40到60元,高级会员则每月需要500元左右订阅费用,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大量互联网企业入场,势必加剧行业竞争,而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行业发展大概率也会提速,提高生成视频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会员价格,距离每个人都能利用AI创作视频的时代不会太远了。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好莱坞将Sora拒之门外!视频生成模型还得靠短剧打打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