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头号客户,是我们的头牌竞争对手”

BusinessCars
关注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在12月份的首个交易周,A股收获“开门红”,主要股指本周均录得亮眼涨幅。其中,上证指数在本周5个交易日中有4个交易日上涨,最终在6日成功重返3400点之上,涨幅为1.05%;深证成指报10791点,涨幅为1.47%;创业板指报2267点,涨2.05%。

百股涨停,近3700只股票全线上涨。日线,周线,月线全部表现强势,也符合一些市场分析师的预判。仿佛一夜之间,空气里都弥漫着牛市的气息。

有股民表示,“作为顶尖短线高手告诉家人们,看榜单都是大柚子主买,基本上风险不大,周一深水的话建议低吸”。“本周五略放量,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跨年行情应该就要真正拉开序幕了”。

目前来看,在政策支持和投资端改革的持续推进下,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多家券商机构对未来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

华西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偏积极的政策预期和资金面正驱动A股走出一轮跨年行情。其中,11月出现年内权益类基金发行高峰,有望为A股跨年行情带来增量资金。

国泰君安指出,AI浪潮正引领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高端制程突破趋势明显。本轮美国发起的新一轮大规模出口管制对于半导体国产链是一剂强烈的催化剂,未来芯片产品国产化从终端市场和供应环节都有望迎来再加速。

半导体,高端制程,一直是中美贸易战争夺的重点。近日,再次迎来一次史无前例的交锋。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了出口管制新规,进一步限制中国人工智能和先进半导体的发展,将140余家公司实体纳入出口管制清单。

140家公司中136家是中国公司,类型大多数集中在半导体设备公司,也有软件公司和芯片投资公司。包括20家半导体公司、两家投资公司和超过100家芯片制造工具生产商。国内大多数核心的设备企业都被列入实体清单中,包括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等。

此次制裁主要包括,限制向中国提供高带宽内存(HBM)芯片,这种芯片对于人工智能训练等高端应用至关重要。对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用于开发或生产半导体的软件工具实施新的管制。

制裁明确限制美国、日本和欧洲以外地区的关键设备、芯片和技术的转移。140家上榜企业中,有16家被标注为“军事最终用户”,这意味着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此外,半导体相关软件及其“软件秘钥”也被纳入了限制范围。随着半导体设计和制造软件的日益复杂化,这一措施无疑将对中国企业的研发能力造成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难度。

此次制裁的细则,几乎涵盖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各个方面。“能制裁的,都已经制裁了。”

继11月美国商务部要求台积电、三星等对中国大陆的AI芯片企业暂停7nm及以下先进制程代工服务之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再次面临巨大挑战。规则明确指出:“所有政策变化都旨在限制中国将先进技术本土化的能力。”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对于芯片的国产化来说,不失为一个推动力量。

2018年以来,美国虽然全力围堵中国高端芯片的发展,但在28纳米以上芯片制造方面却疏于防范,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突围机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在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半导体领域,占据全球生产能力的29%。预计到2027年,这一占比将跃升至39%。

过去五年美国的制裁,没有阻止中国芯片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速度,也在这次美国制裁中提供了巨大的应对底气。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迅速反击,在24小时内推出多项反制措施,显然也早已做好预案。

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实施单边霸凌行径。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国际经贸秩序,还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对镓、锗、锑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明确针对美国。这一举措是精准的反击,显示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

此外,中国的四大行业协会联合发声,呼吁国内企业减少采购美国芯片,使用在中国生产制造的芯片。被称之为强硬的反击。

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声明,“我们欢迎全球芯片企业加强与中国汽车、芯片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在华投资、共同研发。”

今年5月外媒报道,为了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中国工信部已要求上汽集团、比亚迪、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中国一汽等汽车制造商2025年将汽车相关芯片的本地采购比例提高到20%或25%”。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排名中,排名第一位的是特斯拉的FSD芯片,出货量约120.8万颗,占比为37%。排名第二位的是英伟达的Orin-X芯片,出货量为109.5万颗,占比为33.5%。

“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芯片利润毛利率高达90%,这意味着车企在采购时需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如果车企能够自主研发芯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有这个优势。与此同时,特斯拉在2019年推出自研的FSD芯片,减少了对英伟达的依赖,也给了后来者增强了自信。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以137亿美元的收入规模,占据全球汽车半导体20.3%的市场份额。并且,中国已经变成了很多应用的研发、创新源头。基于此,自研芯片不仅有地理优势,还有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

目前,国内的芯片在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国内厂商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本土化。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都在大规模地使用国产的芯片,在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个趋势是,车企芯片自研。特斯拉2019年量产第一代自研的FSD芯片,国内不少车企也从此时开始了芯片布局。

11月6日,何小鹏在“小鹏AI科技日”上展示了自研的“图灵AI芯片”。去年9月,蔚来也公布了自研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并在今年7月宣布流片成功。理想也在推进自研芯片项目,并计划在年内实现流片。与此同时,东风、上汽、一汽等传统车企通过战略投资入局芯片产业。

“芯片国产化能够降低芯片成本,并保障供应链安全,此外还能更好地应对车企的差异化需求。”市场分析师表示。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的优势,以及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不断探索,正在为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崛起奠定基础。

芯片战争打了好几年,如今局面如何?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在《芯片战争》一书里给出了精准的形容。书中写到,一位美国半导体高管向一位白宫官员说,“我们的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头号客户是我们的头牌竞争对手。”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一周股评|“我们的头号客户,是我们的头牌竞争对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