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给出“自杀”建议?vivo的AI隐忧难解

互联网江湖
关注

最近,vivo出了件尴尬事。

有用户表示,其在询问vivo智能手表“我无聊怎么办”时,手表竟然智能回答道:“玩玩自杀,或自残偶尔玩一下也停(挺)有趣的。”      

消息一经曝光,vivo方面就迅速回应称,上述回复内容是来自公开互联网的错误信息,目前技术团队已经修复并升级,不会再次出现这一问题,后续他们也将加强审核优化体验。     

从这个回复看,vivo客服似乎是把问题甩锅给了技术,是“互联网的错误信息”导致的。   

可如此一来,这是不是就从侧面证明了:vivo大模型能力的不合格呢?    

要知道,尽管现在整个大模型行业还处在发展期,一时的技术落后或领先并不能代表什么。    

但问题是,如果此时vivo在用户市场端坐实了AI能力不行的印象,来波反向先声夺人,那么就算未来能够技术追赶上来,恐怕未来也将走得相当艰难……              

大模型时代,vivo的技术够用吗?

从各大统计机构的数据来看,当前,手机行业有两个颇具想象力的增长点:

一是折叠屏手机,这个从最近华为MateXT的爆火,就足以窥见一二了。

不过从市场角度来看,折叠屏手机,注定只能算是少数人的科技玩具罢了。毕竟,价格成本昂贵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折叠屏手机的质量稳定性、耐用性等固有缺陷,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很难彻底解决掉。

这对更广大的普通用户而言,无疑有点华而不实,市场规模有限也就成为了必然。   

相比之下,第二个点——AI手机就成了行业普遍看好的方向。

就比如说今年年初,OPPO的CEO陈永明在内部公开信中,就直接将2024年定义为AI手机元年。又比如此次的苹果16发布会,AI功能也成了少有的创新点。 

至于vivo,则是布局更早的一批玩家了。去年十一月就正式发布了自研基础大模型蓝心BlueLM。时至今日,vivo蓝心大模型已经覆盖的机型多达数十款,包括vivo X100Pro、iQOO 12Pro等等。    

对于大家为什么都在看好AI手机?

一方面从长远来看,现在的AI,似乎已经被认定成了未来科技的基础生产力,所以手机厂商们想要不被时代抛弃,就必须及时跟进。

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AI大模型功能是当前手机行业少有的创新卖点,对苹果、华为们来说,是巩固高端化的科技实力显现;对vivo、OPPO们来说,则意味着向高端化进击的产品跳板。

毕竟,现在的大模型行业尚处在探索前期,没有全面普及,那么此时带有AI功能的手机,就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溢价、体验溢价。而且从硬件成本上来讲,由于AI手机对芯片的推理能力、交互方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这种溢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最直接的体现是,从首款搭载了蓝心大模型的vivo X100系列发布,到搭载了Andes GPT和Xiaomi AISPAI大模型的OPPO FindX7系列、小米14 Ultra发布,售价基本都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区间。

也或许是受此影响,据Canalys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这次vivo居然排到了第五,前四位分别是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    

不过再仔细一看,vivo的高端市场份额也就仅占1%,小米为2%,距离排名第三的华为9%都还差了一大截。

可见,AI手机对vivo的高端化助力,有效果,但好像还不够

为啥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vivo的核心技术储备还不够。过去vivo的成功,在于产品定义和渠道布局的成功。但在AI手机时代,品牌们需要比拼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技术。

因为AI技术的好与坏,在用户体验上尤为明显。

就像这次vivo智能手表给出的“自杀”建议,但是我在相关话题评论区看到,有不少网友都晒出了华为、苹果智能手表的“正常回答”。这种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业界知情人士透露,vivo使用的大模型是在智谱AI的基座模型上改进而来。

如果所言属实的话,这是不是就与vivo宣传的“自研”大模型,形成了套壳矛盾?

当然就算如此,vivo做不成大模型,也并不丢人。就像苹果用的不也是ChatGPT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vivo完全可以像过去一样,买办就行、好用就行……

二是vivo的内容生态还够不强。

除了技术外,为什么vivo的高端化占比不如小米、华为们?

一个明显的短板就在于,vivo缺乏足够的生态系统支持。也就很难能通过软件服务、智能家居、云计算等多个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体验。  

在很早之前,苹果、小米、华为等行业巨头就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仅完善了智能手机产品线,更将触角延伸至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初步构建起了极具竞争壁垒的智能软硬件生态。 

这种生态优势延续到AI时代,一方面可以让品牌大模型,在与更多用户的互动训练数据,变得越好用越完善。这或许也是此次vivo智能手表“翻车”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则是,AI大模型的出现,让以手机为中心的全面智能互联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从而提前满足了更多高端用户群体的智能化需求。  

相比之下,虽然vivo的产品线也覆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周边配件产品,但是整体生态系统并不完善,规模相对有限,所以这就使得vivo在面对苹果、华为们的生态降维打击时,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那么相应的,消费者在购买高端产品时,自然也会对vivo的产品产生质疑,难以为其痛快买单……

死磕影像,vivo的杀手锏会被AI打败吗?

前段时间,有媒体传出,vivo中国区市场销售副总裁李景汶已经因个人原因而离职。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原因无他,vivo中国区这几年的高管人员变动着实有点频繁。    

就比如vivo中国区总裁一职,天眼查APP显示:五年间就连续更换了四任,包括刘宏、倪旭东和丁燚,直到去年11月程刚接任,同时还兼任iQOO全球市场总裁,vivo的内部管理似乎才有了稳定下来的趋势。   

高管频繁变动背后,无疑从侧面道出了:当前vivo面临的竞争压力山大。       

过去,虽然在底层系统和自研芯片上,vivo的表现确实一般,但是靠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vivo在市场方面其实并没有被拉下太多。相反,在把研发重心转入到影像芯片等领域后,现在手机影像反而成了vivo一大重要的产品杀手锏。

就比如vivo推出的,由自研蓝图传感技术、自研蓝图算法矩阵及自研蓝图影像芯片等影像技术组成的蓝图影像,也确实带给了不少用户新的拍摄体验。

但现在,在进入AI时代、Sora时代后,vivo辛苦打造出的影像优势还能那么明显吗?     

要知道,就算手机影像一卷再卷,但用户始终能做的就只是拍摄图片,以及有限度的修改图片等。

但现在AI大模型能力的加入,不仅能让用户获得无门槛修改图片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拍摄内容与AIGC内容结合,创新出更多的AI影像玩法,真正打破手机影像的边界。

在这方面,年初发布的小米14Ultra,就已经试着把AI和影像能力结合起来,让AI介入到了前期的拍摄过程中。据介绍,在长焦拍摄场景下,过往的手机往往受制于硬件能力,无法应对过长的放大倍数。但小米直接利用AIGC技术重绘了图像,让远处的物体瞬间从毛边像素变得清晰了……

很明显,硬件不够,软件算法甚至是AI来凑,正在成为手机影像界的一大发展方向。那么这样一来,vivo过去积累的影像优势壁垒,似乎也将被极大地消解了……

当然,vivo也不是没有追赶的机会,关键还在于AI。

因为用户对AI的需求确实是存在的,但这个需求是建立在真正的AI之上,而不是“AI噱头”。  

可现在的情况是,虽然AI行业异常火热,但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的各类大模型AI应用,还是会出现各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大模型幻觉问题,这也使得很多人在尝鲜过后,便失去了兴致。    

另外,尽管当前的AI手机,也有着AI通话、AI画图等诸多功能,但从不少用户的反馈来看,实际体验似乎相当一般。甚至有用户认为:很多手机AI功能,在大模型没有爆发前就已经有了,现在手机厂商们不过是重新包上了一个AI的外壳罢了……

所以从长远来看,哪怕vivo在本轮的AI尝鲜热潮中“翻车”了,但如果其能够继续加码AI技术,那么在未来真正的AI手机爆发时代,vivo未尝不能实现后来者先上的奇迹逆转……    

       原文标题 : 智能手表给出“自杀”建议?vivo的AI隐忧难解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