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ntelligence的答卷,分数各不相同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

在如今的大模型和AIGC时代,身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传统霸主,苹果如何坚守其市场领导地位,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答的关键议题。

然而,在某种层面上,苹果对自有生态护城河的高度重视,使其选择向OpenAI开放合作,这无疑已经使其置身于较为被动的处境之中。

作者 | 方文三

图片来源 |  网 络 

苹果AI开盲盒,拉上了OpenAI

在刚刚落幕的苹果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4)上,苹果官宣了iPhone通话录音功能、IOS 18、macOS 15 Sequoia、Vision Pro在中国等市场发售时间等一波亮点,但重头戏还是落在苹果的AI能力上。

苹果此次推出的AI[大礼包]主要包括两个:

①与OpenAI达成合作,苹果整合GPT-4o能力,用户无需关联账户即可免费调用ChatGPT;

②推出一套基于个人情境的AI能力——Apple Intelligence。

按照苹果CEO库克的预期,未来苹果产品会升级为个人智能(personal intellegence),被GPT-4o赋能的Siri 会成为一个协助用户采取行动AI智能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苹果的AI能力主要依赖于与OpenAI的紧密合作得以实现。

鉴于苹果生态系统的相对封闭性,这一策略既要求苹果在维护iOS生态独特性的同时,又需要积极与其他平台进行协作,以推出创新应用。

有业内开发者明确指出,目前尚无任何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如同苹果般,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以如此细致的粒度,成功将AI大模型嵌入至其产品中。

对于OpenAI而言,继微软之后再度携手苹果这一重量级合作伙伴,无疑为其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增添了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目前,苹果尚未发布代表AI硬实力的自研大模型。苹果对于AI的定义,更多地体现在它对于AI+终端的看法以及AI的应用上;

对于AI底层技术、算法的创新性上,苹果未有披露,似乎更依赖Open AI这样的玩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苹果此次的合作或许并不意味着其愿意长期绑定于OpenAI,而是可能仅为自身自研进程争取更多时间的一种策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OpenAI与苹果的合作可能仅局限于短期至中期的范围。

在WWDC盛会前夕,苹果市值实现显著增长,成功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然而,在盛会结束后,资本市场对于此事的反应却相对冷淡。

截至美东时间6月10日收盘,苹果股价报收于193.12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降约2%,市值蒸发高达580亿美元。

Apple Intelligence发布,苹果想要的不多

苹果在WWDC2024发布会上的展示,Apple Intelligence作为苹果AI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其具备图生图、图生视频以及消除等能力。用户可通过Image Playground平台,轻松创建动画、插图及草图等视觉内容,并广泛应用于Messages、Keynote、Freeform和Pages等应用程序中。

②利用Genmoji功能,用户能够自主设计并生成个性化的表情符号;

而Clean Up工具则能智能识别并清除选定内容中的多余元素。

同时,搜索场景功能的引入,使得用户能够更便捷地检索特定照片。

③Apple Intelligence还具备文生文、文生视频以及搜索问答等功能。在iPhone手机上,用户可以通过邮件、备忘录、Pages等应用,实现对文本的重写、校对及总结。

Priority Messages和Smart Reply功能则有助于识别邮件中的问题并给出智能回复。

而Memories功能则允许用户根据主题或故事情节创建短片。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并非在追求一个功能全面覆盖的大模型,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横跨自家数据、软件及硬件的智能助理系统。

在用户界面设计上,苹果期望在iPhone屏幕上呈现更多类似于小组件的小窗,通过AI技术,精准展示用户最需要的信息,避免屏幕被过多的应用按钮所占据,减少用户操作成本。

简而言之,苹果希望其智能助理系统能够成为用户手机上的[任意门],通过AI技术直接将用户连接到所需的目标位置,而非仅仅作为进入不同功能模块的[房间钥匙]。

在总结AI特性时,苹果强调了五个关键词:性能强劲、直觉易用、功能整合、个性定制以及隐私安全。

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Apple Intelligence的核心优势,使其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相较于常见大模型,更多强调定制性

就应用范围而言,众多行业内的知名厂商在开发AI模型时,普遍采取了一种[规模优先]的策略,旨在将自身的AI系统打造成能够涵盖全球信息的综合性平台。

然而,苹果却选择了更为务实的技术路径。Apple Intelligence作为一种生成式AI方法,其特色在于高度定制化,并且紧密围绕苹果公司的各类操作系统进行构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反映了苹果公司希望将生成式AI无缝融入其操作系统的愿景。

即便用户对于驱动这些系统的底层技术一无所知,也不会影响他们享受苹果产品带来的流畅体验。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保持模型的轻量化。

具体而言,Apple Intelligence仅在针对其操作系统用户所需功能类型设计的定制化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从而确保模型体量的适中。

简而言之,Apple Intelligence是一种端云混合的智能系统。

在最新的iPhone、iPad和Mac产品升级系统后,将会内置两个端侧模型,其参数量相对较小。

当用户有AI需求或Apple Intelligence检测到需要执行相关任务时,系统会优先调用本地的端侧模型进行处理,如文字生成图像等简单任务。

靠OpenAI复活Siri并非最终解

将GPT技术整合进Siri,在显著提升其智能水平的同时,亦面临如何在确保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个人数据的挑战。

针对这一难题,苹果提出并实施了两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①依托M系列芯片及A17 Pro芯片强大的NPU计算能力,大部分AI功能得以在端侧实现,从而确保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

②当用户需要利用云端大模型的强大能力时,这些模型将在Apple Silicon专设的服务器上运行,进一步保障用户隐私不受侵犯。

在苹果看来,通过端云协同的方式调用大模型,不仅能够保护用户隐私,还能将苹果产品的AI性能发挥至极致。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iOS版ChatGPT应用更新已支持iPhone 15 Pro及以上版本的Siri和快捷指令,但鉴于ChatGPT服务在国内受到的限制,国内用户暂时无法享受到完整的服务体验。

苹果与OpenAI达成的合作,可谓深入至[颗粒度级]。

然而,对于苹果而言,这一升级带来的影响尚难预料,既可能带来机遇,也可能伴随挑战。

最能体现苹果决心的举措,无疑是将GPT-4o引入Siri,显著提升了其智能水平。

依托Apple Intelligence能力,Siri现已具备更加丰富的语义理解和大模型上下文分析能力,能够精准捕捉用户对[那次]、[那时]、[那里]等代词的具体指代。

除原有的语音交互功能外,Siri还将拓展文字交互功能、跨App执行操作等全新能力。

如今,用户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与Siri进行交流,而Siri则能够准确理解用户表达中的细微差别和犹豫情绪。

在面临复杂问题时,如用户询问某道复杂菜式的制作方法,Siri将智能判断是否需要调用ChatGPT进行更详细的解答。

此外,借助GPT-4o的强大能力,用户还可以使用文档、PDF等多模态方式与Siri进行交互,Siri则能够根据iPhone内的应用和数据库信息,提供精准响应。

在云端大模型方面,苹果已接入OpenAI的GPT-4o。在处理文字和使用Siri的过程中,若用户希望调用性能更强大的云端模型,可切换至GPT-4o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不过,关于国行版本将调用哪家云端模型,目前尚未有明确信息。

手机带AI,最终还是为销量服务

随着大模型市场变化及智能手机功能趋同化,AI对智能手机增量的影响存疑。

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大模型了解有限,实际使用需求不高。

在终端市场,销售仍强调手机配置和流畅性。

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类似,客户对AI关注度不高。全球有超半数受访者对生成式AI工具不熟悉。

另一方面,文生文、图生图、搜索问答等场景使用广泛,感知明显。

智能手机厂商在影像、美图等方面借助大模型盈利,市场不乏现象级图像类大模型。

但用户仍担忧AI手机的隐私保障。

此外,大模型厂商通过价格战保持竞争力,市场份额逐渐集中,形成马太效应。

通用大模型厂商降低价格,提升技术,使追求价值最大化者和实用主义者不愿置换。

目前,难以断定苹果在AI领域的地位,但其在IOS系统内已推出一些不错的应用,缩小了与安卓阵营的差距。

除了用户隐私保护,苹果智能的发布还面临一项挑战:并非所有设备都支持其AI功能。

为确保AI功能顺畅运行,设备需具备足够的处理器和内存。以安卓市场为例,运行AI大模型至少需要12GB内存。

谷歌在部署Gemini Nano模型时,将Pixel 8排除在外,因其8GB内存可能不足。

虽未完全否定其可能性,但指出启用该功能可能影响其他应用运行。

苹果设备虽耐用,但8GB内存仍对LLM功能构成限制。

苹果更新策略有限,用户选择范围窄。老旧旗舰可能无法满足AI需求,新款价格高。苹果需关注如何让用户接受并推动换机潮。

面临隐私监管和市场竞争,投资者对AI技术态度冷漠。

结尾:

高盛分析指出,苹果在发布会上引入智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志着其人工智能战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举为日后大规模语言模型(LLM)的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客观而言,在AI手机领域的创新竞赛中,苹果目前尚未与其竞争对手形成明显的领先态势,我们尚未观察到其具备的独特且能够持续保持的竞争优势。

部分资料参考:置顶头条:《在生成式AI的道路上,苹果为什么选择小模型?》,APPSO:《苹果 Apple Intelligence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深网腾讯新闻:《苹果复活siri不能只靠OpenAI》,全天候科技:《苹果AI第一枪失声了》,智能涌现:《苹果的AI,不和AI公司成竞品》,DoNews:《苹果AI,就这?》,财经杂志:《苹果AI,没有惊喜》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热点丨Apple Intelligence的答卷,分数各不相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