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到AI改变世界,大股东们率先套现致富了

市值榜
关注

作者:武占国,编辑:贾乐乐

ChatGPT火起来后,科技似乎正在加速改变这个世界。

他们说,AI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升级;AI将赋能千行百业;AI将替你工作,成为你的助手,人类只要做有趣的事情就可以了;元宇宙离得更近了,虚拟和现实将再无边界……

“理想”的世界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潮,翻倍的涨幅都不算高的,鸿博股份、中科信息、万兴科技的股价都涨了四倍左右。

可是现在,对于AI带来的改变,普罗大众还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感受,在工业上的应用及价值也还谈不上深,AI赛道上市公司的股东就开始撤退了,有一些减持还带有“精心设计”的痕迹。

这一现象无疑为这场热潮投下了一抹阴影。

大股东们的决策引发了市场的思考:这究竟是AI上市公司存在着炒作过度?还是一些公司并没有真正的AI技术和应用,只是蹭AI的概念抬高股价?AI概念股的炒作逻辑是什么?炒作的各个阶段又应当注意什么?本文将回答以上问题。

一、AI“减持风”刮向海内外

最近,在A股市场,AI股减持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调侃说,现在不减持AI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投资者”。

大股东们的减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刺穿了市场的信心,AI赛道的公司,股价纷纷大跌。

股价跌幅最大的要属昆仑万维,6月20日,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前妻李琼计划减持公司3%的股票,次日公司股价跌了 20%,第三天跌12.77%,截至6月28日,四个交易日跌幅达三成,市值蒸发超260亿元。

在发布减持计划之前的6月14日,昆仑万维公告称要以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的价格收购一家AI赛道的公司——Singularity AI Technology,加码AI、大力发展AI的形象跃然纸上。昆仑万维称收购完成后,将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AGI平台。

公告还称,李琼减持所得资金的一半,将以比较低的利率借给昆仑万维,用于支持发展公司的AGI和AIGC业务。

前脚利好,后脚利空,交易所也下了关注函,要求昆仑万维说明是否存在借助市场热点操纵股价、配合李琼减持的情形。

先不管这是不是为减持布的局,Singularity AI Technology资产不到500万元,负债高达3900万元,值不值11亿元,能不能撑起打造全球领先AGI平台的宏愿,都是很大的问题。

据媒体统计,今年以来A股至少有9家AI公司大股东离了婚,比如富邦股份、三六零、彤程新材、科信技术、天地数码、通合科技、回天新材、赛腾股份、卓胜微。其中天地数码实控人前妻于五月和六月完成减持5.68万股。

此外,浪潮信息作为人工智能算力的龙头企业之一,最近也发布减持公告称:公司三名高管合计将减持公司65.67万股。

万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28日),包括人工智能、AI算力、AI机器人、AI应用、AIGC、ChatGpt概念股,已完成和进行中的减持笔数是510笔,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减持笔数469笔。

外国的月亮也不比中国圆,美股市场也出现了AI上市公司的减持风潮。

算力龙头英伟达,被欧洲老牌金融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的资管机构大幅减持,此外,两名董事会成员总共减持了超过1亿美元。

不久前,因AI受到关注的甲骨文公司在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后,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以期权行权的方式减持6.4亿美元股票。

AI减持风潮和股价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些市场参与者将这一现象解读为全世界都在计划着一波AI产业监管,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紧张;还有一些国家开始担心AI技术可能会对他们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加强了监管力度;更有一些解机构读为对经济复苏放缓的担忧和美联储加息对市场情绪产生的影响。

总之,不管是哪个原因导致了全球AI公司的股价下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公司的估值过高,被市场过度炒作。

正如罗斯柴尔德家族资管机构的全球首席投资官Benjamin Melman所言:鉴于AI估值太高,我们越来越不那么确定……如果(估值)继续增长,我们甚至会变得更加谨慎。

二、情绪高涨与过度乐观

概念股炒作在股市中屡见不鲜,这些股票通常基于某个热门概念或者创新技术,在短时间内暴涨,引发大量关注。然而,这种炒作也往往带来泡沫和风险。

2022年11月,ChatGPT的发布,吸引了无数媒体和用户的目光:上线5天内获得100万活跃用户,1个月获得1千万用户,2个月获得1亿用户,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程序之一。受此影响,2023年1月,ChatGPT概念股开始大幅上涨。

截至目前,英伟达股价今年迄今累计上涨逾200%,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其他的BigBear.ai上涨247%,C3.ai涨近198%,Meta涨140%,亚马逊、甲骨文分别涨54%和46%,微软、谷歌分别涨40%和39%。

国内上市企业也跟着美国一起涨。年初至今,像开了挂一样,鸿博股份、中科信息、万兴科技的股价都涨了四倍左右,金桥信息、寒武纪涨了三倍以上,昆仑万维更是涨了近250%,神州泰岳和福昕软件的股价涨幅也都超过了两倍。

概念股炒作的逻辑,基本原理在于预期和稀缺性。

第一,预期是概念股炒作的重要因素。

投资者通常会根据市场趋势、行业前景、公司新闻报道等方式来判断某个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据网络流量数据网站SimilarWeb统计,ChatGPT全球访问量在4月份再创新高,达到17.6亿次,超过其他国际搜索引擎,如必应、DuckDuckGo,达到谷歌的2%和百度的60%。

ChatGPT获得成功后,谷歌公布正在研发Gemini大模型,亚马逊云也发布用于训练AI模型的Bedrock工具。国内大小企业、创业公司紧跟步伐,头部企业里,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华为的盘古大模型,行业企业有商汤、科大讯飞。

据统计,三个月内,中国企业至少发布了79个基础大模型。

国内外企业纷纷发布AI相关技术产品和大模型,他们原有的技术积累叠加AI概念,也给了投资者看好他们未来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的理由。

第二,稀缺性也是概念股炒作的重要因素。

概念股通常是指拥有独特业务模式、先进技术或稀缺资源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和竞争优势。

在AI领域,稀缺性主要表现在资源壁垒和能力壁垒上。

AI领域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同时还需要占据一定的数据资源优势,因此能够涉足AI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少。

比如ChatGPT在语言资源、预训练数据、算法优化、人才储备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具备稀缺性,使其在NLP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

股价炒得过高的一个基础也在于,新模式、新技术的估值方式还没有共识。

新的题材,尤其是尚未能落到商业化、收入层面的技术突破,它的估值不适用传统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方式,如何给他们估值,投资者都是在摸索,形成共识需要时间。

比如烧钱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赴美上市时,就创造出了以用户数量、收入增长率作为核心因素的估值方法。AI股,有机构以PS进行估值,也正因此,投资者会认为英伟达接近30倍的市销率过高,也有其他的估值方式。

上文提到的昆仑万维的收购中,就提到了一种估值方式——市研率,也就是说不管研发有没有成果、不管研发成果能不能落地,也不管能不能带来商业效益,只要钱花在研发上了,那么花的钱越多,给的估值就越高。

按照市研率,Singularity AI Technology的估值可达17亿元。

估值方式认识上的差异,也是AI股容易“涨过头”的原因。

尽管AI概念股是现在市场的热门,投资者在追捧时也需要十分谨慎。如今许多公司都在蹭AI概念,但是真正有实力的公司却是屈指可数。

三、周期性波动和价值扭曲

行业的发展周期通常分为技术触发期、过热期、泡沫破裂期、复苏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投资的最佳时期通常在初期、过热期和复苏期进行。

总的来说,行业的炒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概念炒作阶段、核心企业炒作阶段和业绩炒作阶段。

第一,概念炒作阶段,可以理解为从0到1,只要沾上概念就能收获上涨,也是过热期。

概念炒作阶段是行业发展的早期,行业增长前景模糊,投资者主要依靠对行业潜力的预期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者关注行业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市场等潜在增长点,以及预期的收益和利润。

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后,AI领域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A股市场机器人等公司股价因此上涨。2017年,一级市场,中美两国的AI投资笔数分别达到了477笔和533笔,金额分别超过1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

但是,由于AI商业化前景的模糊,机器人等AI概念股股价不久就开始下跌。到2019年,中国的投资笔数和金额均大幅下降,2018年美国投资笔数也出现了下降。2020年4月,备受瞩目的AI芯片制造商Wave Computing宣布破产。

所以,在概念炒作阶段,投资风险也相对较高,因为这些潜在增长点尚未经过实际验证,预期收益可能会落空。

二级市场上的上一波行情也是在这一阶段。

AI覆盖极其广泛,向上有算力、芯片、交换机、CPO等等,向下有应用类的软硬件企业,在本轮行情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接下来就是大浪淘沙的阶段了。

第二,核心企业炒作阶段,是1到100的过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凸显。

这一阶段,是从过高期望的峰值逐步走向泡沫化的低谷期。

在一级市场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倒闭和兼并,其实现在已经有报道,美国的一些生成式AI创业公司已经陷入了“有钱没数据”的困境,无法继续前行,而表现更好的公司可能迎来新一轮的融资。

二级市场的信息披露更加完善,上市公司是将AI作为一项业务认真投入和经营,还是只是蹭概念,会真相大白,投资者要做的是密切关注。

有实力者拿到更多市场份额、兼并其他企业,没有实力的退场。这个阶段,AI产业链上的企业,估值会分化。

第三,业绩炒作阶段主要是基于企业实际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投资决策。

这个阶段行业已经成熟,企业业绩和未来前景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主要因素。

在这个阶段,投资者需要关注企业的财务、销售和利润等实际业绩指标,并评估未来战略和增长潜力。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关注企业的市场竞争情况和行业政策等因素,并对企业的估值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

四、结语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走出滞胀危机之后,传统制造业已经无法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美国经济开始从投资导向往创新导向过渡,科技创新逐渐代替钢铁、汽车。

美股市场也开启了十年大牛市。尤其是1995年之后,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科技股,走势更是波澜壮阔。

当时的上市公司只要在名字上加上e-前缀或者是.com后缀,就能让股票价格上涨,这也被戏称为“前缀投资”。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触及5408.6的顶峰,此后下跌,3月13日开始大幅下跌,这就是著名的“互联网泡沫”。

在这场危机中,网易股价跌到差点被丁磊卖掉。

当然,也有不少优秀的IT企业生存下来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亚马逊公司、谷歌、Netflix。

从大视角、长视角来看,泡沫不一定是坏事,优秀的公司是从泡沫中成长出来的,但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泡沫带来的破坏性、行差踏错带来的后果,比山还重。

       原文标题 : 还没等到AI改变世界,大股东们率先套现致富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