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观察:人工智能不是游戏行业的“灵丹妙药”

证券之星
关注

2023年是游戏行业的转折点。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打开了众多行业的想象空间,阿里巴巴张勇甚至认为“所有行业都值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重做一遍”。很多游戏行业的公司都将此次AI发展的变革,视作为它们“逆袭”的绝佳时机。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人工智能带给游戏行业的变化究竟是什么?本文将详细解析。

01

AI赋能游戏已有实质性进展

目前,国内AI大模型还处于“大家争相重复造轮子”的时期,人人都在讨论大模型,真正深入应用层的很少。游戏是AI应用确定性最强的行业之一。AI带给行业赋能来自成本和内容部分。

作为生产工具,通过辅助游戏资源生成和简化运营工作流程,可以帮助厂商降低游戏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即整体上能提高利润率水平。AI还可以通过智能NPC和智能人机等给游戏带来交互性、个性化体验的提升,提高玩家对游戏的黏性和付费意愿,即用户数量、时长、付费率和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益)的提升。

“AI辅助+人类加工”的模式已经逐渐运用在游戏制作流程中。成都IGG、巨人网络、厦门梦加游戏等游戏厂商也已经放出招聘原画设计师等的岗位需求,要求应聘者熟悉Midjoumey、Stable Diffusion这类AI美术工具。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受用户喜爱的文生图应用,用户数均已达到千万量级。

AI辅助下,游戏的开发速度加快了不少并且费用也在降低。比如《赛博朋克2077》的场景设计师Timur Ozdoev在独立游戏作品《Cognition Method》中运用了AI绘画软件,用以制作概念原画和素材生成。游戏工作室Lost Lore在开发一款名为《Bearverse》的F2P手机游戏时,在角色设计这一阶段使用了MidjournyAI,采用了AI文字输入调整+美术画师人工调整的方法,将开发成本从5万美元压缩至1万美元,并将工时耗费从6个月大幅减少至一个月。

在内容端,AI赋能游戏只是在语言互动的初始级。紫天科技旗下的河马游戏,已经在港台地区推出了《大侦探智斗小 AI》,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宣传。这是一款以侦探为主题的游戏,它采用的是由开发者自行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让玩家用自然语言与角色对话,而不是系统设定。

这款游戏是国内第一款将人工智能作为游戏的主要玩法,来推动游戏的发展。据点点数据显示,紫天科技旗下的人工智能游戏《大侦探智斗小 AI》的排名还在不断攀升,6月17日在港澳台地区GooglePlay游戏免费榜排名分别升至第3/2/4名,6月16日对应排名分别为第2/2/3名,6月15日对应排名分别为2/2/4,6月14日对应排名分别为3/4/16。

这款游戏的热度持续性还值得观察,但是自由度提高的交互模式的确让用户们眼前一亮。然而其背后的驱动逻辑值得思考。

02

内容革新依然任重而道远

紫天科技在AI赋能游戏上的创新仍是对于生成式AI的改造,离市场想象中的智能NPC应用还很远。

NVIDIA负责开发和性能技术的副总裁John Spitzer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彻底改变玩家与游戏角色之间的互动方式,并极大地提高游戏的沉浸感。”“凭借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游戏开发商合作数十年的经验,英伟达正在率先在游戏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看起来这个设想特别美好,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人工智能的核心内容或者“玩法”应该是重点还是轻点呢?如果太重的话,那就会像一款 MMO一样,因为难度很高,所以玩家们不那么喜欢了。若太轻,于普通的社交休闲游戏又有何益?如果一个平台除了社交之外,没有任何“核心玩法”,那么这个游戏的出品就不能称为行业的革新质变。

如果每个NPC都有复杂的大模型算法,那么整个游戏对于算力以及网络的需求是否过于庞大,这将不利于游戏的分享传播以及小规模的游戏公司与工作室。

游戏公司如何变现?在开放世界中推出“QQ秀”,这是游戏公司能够想象到的,但具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很难说了。

人工智能对游戏内容的支持,是一种渐进的改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当资本市场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但这并不重要,真正有意义的变化,不是投资者们一时兴起就能改变的。

03

行业中端的游戏公司将很难逆袭

游戏行业具有长期强者恒强的属性,不会因为有新兴技术的改变导致格局发生剧变。要研究游戏行业,首先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广义的“游戏产业链”,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研发,又称为制作,就是游戏产品的开发。

发行,又称为代理,就是游戏产品的市场推广及运营。

渠道,又称为分发,就是游戏产品被送到玩家手中的过程。

拿腾讯来说:研发由天美集团、光影集团和其他五个工作室集团负责;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端游,一个是手游。渠道主要有微信游戏厅、 QQ游戏厅、 app等。腾讯旗下的游戏也将代理第三方产品,并将与第三方合作,如“硬核联盟”等等。微信和 QQ的“游戏中心”只对腾讯独家发行的游戏开放,而腾讯应用宝则对第三方产品开放。腾讯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游戏产业链中三大环节均具有较大优势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索尼,任天堂,微软, Valve这样的公司。

像三七互娱、完美世界、恺英网络、吉比特、盛天网络这样的新兴游戏公司,一般都能独立完成一款游戏的研发和发行,也就是所谓的“研运一体”,但却缺少自己的渠道。而心动游戏就不一样了,它旗下的 TapTap是个很强的渠道,但在研发和发行方面都不是很强。

从这个角度来看,AI的赋能如今看来仅能加强游戏公司在研发方面的能力,而这方面由于AI算力基础设施费用高昂,反而是进一步利好头部公司,未来中国游戏产业或依旧是三大势力鼎立的局势(腾讯+网易+其他自研厂商):

腾讯已经成为国内游戏市场的霸主。从产品角度来看,腾讯游戏以追求成功为特色,喜欢把价格抬得很高,但对于激进的创新则持谨慎态度。腾讯创新的垂类产品极少进入“手游精品线”行列,通常只会遵循“极光计划”,即不会通过微信、 QQ获得大量流量。这注定了腾讯很难在动漫、女性等垂直领域取得太大的成就。不过,腾讯从端游开始,就是靠着外观和道具来赚钱的,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很好地迎合年轻玩家对手游的需求。

网易远远落后腾讯,但也大幅领先其他游戏公司。网易一直以来都是走 MMO、卡牌类 RPG的付费路线,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手游时代,腾讯会逐渐拉开距离的原因之一。网易对于并购与战略投资的意愿非常低,因此很难通过外延扩张来打开局面。

以三七互娱,完美世界,盛天网络,心动科技,恺英网络为代表,这就是第三个势力了。他们的管理团队都很年轻,对游戏充满了热情,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的研发,他们大多数采用研发和运营的一体化模式。

现在涨幅最大的A股游戏上市公司大部分都位于行业的中端部分,想要单一通过AI赋能研发来向上突破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况且在大模型方面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的平台的技术优势比单一游戏开发公司来说大多了。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游戏产业一直受到两大因素的推动:一是新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在软件方面;第二个是新内容,即内容的创新,以及新技术和新场景的融合。让人意外的是,游戏行业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发生过根本的变化了,智能手机时代已经过去了十年,在这十年里,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技术和新的内容。近几年来,游戏产业一直缺乏战略创新的方向,生成式AI的突破可以说是在赋予游戏行业新的生命。

短期内AI赋能游戏的影响被高估了,而AI对游戏未来远景影响被大大低估。AI+游戏的未来,不仅仅是降本增效的“灵丹妙药”,而是真正通往游戏本质、带来前所未有体验的“神奇魔法”。

       原文标题 : AI观察:人工智能不是游戏行业的“灵丹妙药”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