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前女友支持 AI 生成音乐:钱分我一半,歌随便搞

OFweek人工智能网 中字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各个行业的冲击可谓是全方位的,音乐行业也不例外。

马斯克的前女友格莱姆斯(Grimes)很愿意拥抱这项技术。

这位与马斯克拥有两个孩子的加拿大歌手&制作人在推特上 Po 文:对于任何成功利用她的声音制作出的 AI 歌曲,她愿意提供 50% 的版税。

这种五五分成的协议和她之前达成的合作分成是一样,这或许在音乐领域和生成式 AI 的版权合作中打了一个样,丰富了生成式 AI 在著作权付费合作的实现路径。

可以用,但要给一半的钱

格莱姆斯是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前女友,这位加拿大小甜后比马斯克小17岁,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制作人、歌手。格与马育有两个孩子,其中1人是由代理孕母所生。

格莱姆斯上周日在推特上称,只要能给 50% 的版权费,她很乐意 AI 使用她的声音。

面对来势汹汹的音乐AI,大多数音乐人是恐惧的。但是格莱姆斯却鼓励创作者使用她的声音,不必有后顾之忧。称“请随意使用我的声音,不会受到惩罚,我没有唱片公司,不存在法律约束力。”


格莱姆斯的推文

格莱姆斯的 Po 文也提到 AI 模仿加拿大饶舌歌手 Drake 和加拿大节奏蓝调歌手 The Weeknd 的 AI 生成歌曲《Heart On My Sleeve》。这首由 AI 合成洗脑歌曲于 3 月 21 日释出,曾短暂出现在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等音乐串流平台,但为德瑞克及威肯发行音乐作品的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称这是侵权行为,并要求平台将该曲下架。

她表示同情两位歌手的遭遇,她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只想听点愉快的音乐,并不在乎是否含有真实的情感”,所以禁止 AI 技术是没有意义的。

格莱姆斯说,“我觉得和机器融合的想法挺酷的。而且我喜欢开源所有的艺术,我希望能杀死版权。

使用 AI 制作音乐在业界是个争议话题,有些人认为这是侵权,有些人则是赞叹 AI 的能力,草船借箭,持续吸金。格莱姆斯便是后者,对于钱的挣法并不在意,这点态度倒是和马斯克一致,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


格莱姆斯

版权之困

未来,我们可能被平庸的 AI 音乐淹没,它们用 MusicLM 等工具生成,毫无灵魂和趣味。我们也可能被换声的 AI 音乐搞混,弄不清楚到底是谁唱歌,歌手的作品失去独特性。

但更多人并不焦虑版权、独特性、灵魂,他们只想玩。生成式 AI 目前赚到钱的各方势力便以此为由释放心理负担。

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 ChatGPT、Dall-E2、Midjourney 在内的大型生成式 AI 模型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利用这类 AI,人们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简单的 prompt 来生成各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甚至元宇宙中的各种三维模型。

生成式 AI 涉及的各种原创内容版权的侵犯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训练的过程中,AI  模型需要用到大量的数据,在此过程中就可能造成对一些著作权所有人权利的侵犯;另一个方面则是作为非人主体,AI 是否可以享受传统上只有作为人才能享有的著作权。

生成式 AI 训练过程中的数据投入都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对著作权产生侵犯,对著作权的侵犯会发生在数据获取和数据生成两个环节:

在对 AI 模型进行训练之前,首先需要从数据源获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和标注。而在抓取或下载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并未得到著作权所有人的授权,这种行为就可能会涉及对版权中“复制权”的侵犯。

而这一切,无论是资本利益驱动、还是被动调用的无心之举,侵权已无处可避。

风起AI,纷争不止

2022 年 11 月,GitHub、微软和 OpenAI 被起诉侵权,一名程序员认为一款名为 GitHub Copilot 的 AI 编程工具抄袭了他写的代码。

今年 3 月,美国新闻集团(旗下有《纽约邮报》、《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正准备起诉 OpenAI、微软和谷歌等公司,要求赔偿其内容在 ChatGPT、Bard 等 AI 工具中被用来使用的费用。这一则新闻又一次将生成式 AI 所引发的著作权难题摆到了人们的面前。

澳大利亚一位市长也准备起诉 OpenAI,因为 ChatGPT 称这位市长卷入了一场贿赂丑闻中,认为其有罪。这位市长已向 OpenAI 发出法律信函,要求修正错误。

著作权之困,引发了包括马斯克、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内的1000多名行业高管和专家联名呼吁,6个月内暂停高级人工智能(AI)的开发,并由开发者与政策制定者合作制定治理和监管规定。

戏剧的是,马斯克眼见自己没赶上生成式 AI 红利首班车,便四处呼吁竞家暂停研究,转头自己办了新公司,买了 GPU,挖了工程师。变脸之快,即便是我国国宝级京剧变脸大师也风尘莫及。

在生成式 AI 爆发的时代,面对创作工具、创作方法的如此巨变,固守既有的法律文本,试图从对法律中字词的解释来找出应对的方法可能无异于刻舟求剑。相比之下,回归著作权的本质,从更为宏观、更为动态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思考或许是更为可取的。而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