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再是空中楼阁。
手工劳动/兽姐手工编辑 /角叔出品/独角兽挖掘机
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内二级市场迎来了开门红,上证指数盘中放量一度突破了3300点。
特别是包含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视觉影像等在内的人工智能相关概念板块,纷纷迎来上涨。拓尔思、科大讯飞、视觉中国、川大智胜、云从科技等涨停,格灵深瞳涨幅超过18%。
国际人工智能市场同样也是好不热闹:微软投资的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一时间火爆全球,美股数字媒体“独角兽”BuzzFeed短期涨幅300%,并宣布“计划推动AI创造的内容从研发阶段转变为核心业务的一部分”,AI初创公司Anthropic即将获得约3亿美元的融资······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国内外AI技术发展提速,这项技术无论是在可获得上、还是在商业化上,已达到了支持普及这样一个水平。
春江水暖鸭先知,资本市场的躁动,是否在预示着,2023年将成为AI产业的爆发年?
01AI的过山车简史
资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这些年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翻转。
人类对制造模拟人脑的可行性感兴趣,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
到了现代,美国数学博士John McCarthy在1955年创造了“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次年,他组织了一场名为“达特茅斯学院夏季人工智能科研项目”的会议。以此为开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预测性分析等方向也应运而生。
此后,有关人工智能比较重大的成果记录并不多见,直到2016年3月9日一场人工智能机器AlphaGo与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的大战,人类方惨败将AI这门课题再度拉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
人工智能机器战胜专业选手,让AI迅速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兴技术,资本也闻风赶来。据企名片Pro相关数据显示,行业内97%的融资都发生在2017年Alpha Go再次击败当时的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之后。
热钱涌动下,泡沫随之而来。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回忆起当年AI融资热潮表示:“当时很多机构的投资逻辑就是投赛道,为的是抬高估值,快进快出大赚一笔,至于技术在后期是否真的能匹配场景和落地应用,他们其实并不看重。”
资本泡发的产物注定只是虚胖。
一些AI公司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自己模式如何新颖、技术如何先进,然而宣传口径打出去几年,很少有能够真正吸引终端用户关注的规模化产品问世。前期被炒得太火,后期应用落地项目又较少,这可能是他们被淘汰的一大原因。
还有不少公司失败的原因在于战略摇摆,即便是个别已形成“先发优势”的企业,也因这一点遭遇掉队。从目前已实现一定程度商业化的AI企业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的发展路径无外乎是:锚定某一细分领域,然而再拓展至更多业务领域。
随着资本转投至新风口行业,AI企业渐渐褪去“华纱”,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市场需求把握较为精准的AI企业来说,由初期概念红利阶段向中后期应用落地阶段递进过程中,畸高的估值一度使他们在寻找新融资时十分尴尬。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2018年4月就预见,“AI的泡沫破灭不会太远了。过去这三四个月AI公司估值已经下降了20%、30%,再下降20%、30%,就是AI公司合理的估值了。太多人用AI包装项目,造成估值过高,这个将会得到调整。”
经过近两年来的“挤泡沫”,时至今日,存留下来的AI企业更多将目光放在了商业应用上,究其原因,一来是行业始终会依照客观规律进化所致;二来也是AI产业化步伐正在变快,使得技术应用的门槛开始变低。
02技术终将服务于生活
和许多朋友一样,在兽姐还是小学生时,就曾在作文比赛中幻想过未来科技生活,提到最多的就是可以帮助人们工作和家务的机器人,还有各种能跑会飞的交通工具。
到了后来,电影工作者们将这种“幻想”搬上了荧屏,这让人们看到了《终结者》《黑客帝国》《我,机器人》、包括最近大火的《三体》和《流浪星球2》。
在这些科幻题材作品里,AI都是人们构建未来的关键词之一。
概念也好,畅想也罢,技术研发终将服务于生活与商业。
AI技术发展早期,其应用的方向主要集中于城市安防、智慧交通等几个重点领域:一方面这些领域的需求端基本都是城市管理者,他们需要AI技术、硬件、系统一体化支持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与政府达成合作能降低风险因素,同时也增加了品牌信誉度。
最近几年来,纵览目前一些大流量的移动APP,人们会发现AI在C端的应用也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它是电商平台中的看图识物,支付消费时的人脸识别,音视频媒体中内容的智能生成与剪辑,翻译软件中的语音识别和文字转录,拍照摄影中的AR能力……
这些AI应用不少都指向于内容产业,而技术已变成了最直接、最核心的生产工具,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迭代。诸如,今年1月初,微软透露计划将ChatGPT整合进“必应”,探索针对用户搜索个性化回答的模式;百度也将在3月推出类似于ChatGPT的相关工具。
不难看出,随着5G大带宽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更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数字内容越来越渴望,而传统的内容生成效率已成为新时代的瓶颈。作为下一个探索热点,“AI自动化内容生成”激发了大量行业需求,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新的引爆点。
AI技术在内容创作和修复方面的能力,正在各类显性的商业场景中快速落地,创造出越来越多现实价值,这或许也是AIGC在人工智能相关板块中表现最为亮眼的关键。
当然,自动化内容生成并非一蹴而就,如2D/3D非结构化内容生成眼下仍存在较大挑战;AI算法对显式表达和隐式表达的理解,还需进一步优化;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如何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行业给出新的思路。
曾几何时,技术研发主要拼的是时机,只要在风口上快速完成流量圈地,占据规模化优势,估值就能水涨船高不断增长。
当泡沫散去,今天的市场,成功再无偶然,需要企业拥有扎实的根底、雄厚的内力和轻灵的招式,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对AI企业来说,资本运作固然会为自己带来较高的价值增值,但行业早已过了疯狂融资期,接下来行业要接受的恐怕是市场投票。被投的理由,也不再是谁是“风口”中声量最大的那个,而是谁才是真正具有商业前景、能够成就合作伙伴和自己的那个。
结合中信证券2022年年中发布的《大模型驱动AI产业加速发展 黄金十年投资周期开启》研究内容可以预判,随着AI芯片、算力设施、数据等基础要素的不断完善,以及大模型带来的问题泛化求解能力的大幅提升,应用层爆发式发展的节点正在加速靠近。
2023,AI产业值得期待!(完)
原文标题 : 2023,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