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xplain dependency的用法
explain dependency用于描述一段SQL需要的数据来源,输出是一个json格式的数据,里面包含以下两个部分的内容:
input_partitions:描述一段SQL依赖的数据来源表分区,里面存储的是分区名的列表,如果整段SQL包含的所有表都是非分区表,则显示为空。
input_tables:描述一段SQL依赖的数据来源表,里面存储的是Hive表名的列表。
使用explain dependency查看SQL查询非分区普通表,在 hive cli 中输入以下命令:
explain dependency select s_age,count(1) num from student_orc;
得到结果:
{"input_partitions":[],"input_tables":[{"tablename":"default@student_tb _orc","tabletype":"MANAGED_TABLE"}]}
使用explain dependency查看SQL查询分区表,在 hive cli 中输入以下命令:
explain dependency select s_age,count(1) num from student_orc_partition;
得到结果:
{"input_partitions":[{"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 part=0"},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1"},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2"},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3"},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4"},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5"},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6"},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7"},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8"},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9"}],
"input_tables":[{"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 "tabletype":"MANAGED_TABLE"}]
explain dependency的使用场景有两个:
场景一:快速排除。快速排除因为读取不到相应分区的数据而导致任务数据输出异常。例如,在一个以天分区的任务中,上游任务因为生产过程不可控因素出现异常或者空跑,导致下游任务引发异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查看SQL读取的分区是否出现异常。
场景二:理清表的输入,帮助理解程序的运行,特别是有助于理解有多重子查询,多表连接的依赖输入。
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看explain dependency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识别看似等价的代码
对于刚接触SQL的程序员,很容易将
select * from a inner join b on a.no=b.no and a.f>1 and a.f<3;
等价于
select * from a inner join b on a.no=b.no where a.f>1 and a.f<3;
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查看下它们的区别:
代码1:
select
a.s_no
from student_orc_partition a
inner join
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 b
on a.s_no=b.s_no and a.part=b.part and a.part>=1 and a.part<=2;
代码2:
select
a.s_no
from student_orc_partition a
inner join
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 b
on a.s_no=b.s_no and a.part=b.part
where a.part>=1 and a.part<=2;
我们看下上述两段代码explain dependency的输出结果:
代码1的explain dependency结果:
{"input_partitions":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0"},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1"},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2"},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1"},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2"}],
"input_tables":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tabletype":"MANAGED_TABLE"},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tabletype":"MANAGED_TABLE"}]}
代码2的explain dependency结果:
{"input_partitions":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1"},
{"partitionName" : "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2"},
{"partitionName" :"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1"},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2"}],
"input_tables":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tabletype":"MANAGED_TABLE"},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tabletype":"MANAGED_TABLE"}]}
通过上面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其实上述的两个SQL并不等价,代码1在内连接(inner join)中的连接条件(on)中加入非等值的过滤条件后,并没有将内连接的左右两个表按照过滤条件进行过滤,内连接在执行时会多读取part=0的分区数据。而在代码2中,会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分区。
案例二:识别SQL读取数据范围的差别
代码1:
explain dependency
select
a.s_no
from student_orc_partition a
left join
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 b
on a.s_no=b.s_no and a.part=b.part and b.part>=1 and b.part<=2;
代码2:
explain dependency
select
a.s_no
from student_orc_partition a
left join
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 b
on a.s_no=b.s_no and a.part=b.part and a.part>=1 and a.part<=2;
以上两个代码的数据读取范围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不一样,我们通过explain dependency来看下:
代码1的explain dependency结果:
{"input_partitions":
[{"partitionName": "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0"},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1"}, …中间省略7个分区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9"},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1"},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2"}],
"input_tables":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tabletype":"MANAGED_TABLE"},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tabletype":"MANAGED_TABLE"}]}
代码2的explain dependency结果:
{"input_partitions":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0"},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1"}, …中间省略7个分区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part=9"},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0"},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1"}, …中间省略7个分区
{"partition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part=9"}],
"input_tables":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tabletype":"MANAGED_TABLE"}, {"tablename":"default@student_orc_partition_only","tabletype":"MANAGED_TABLE"}]}
可以看到,对左外连接在连接条件中加入非等值过滤的条件,如果过滤条件是作用于右表(b表)有起到过滤的效果,则右表只要扫描两个分区即可,但是左表(a表)会进行全表扫描。如果过滤条件是针对左表,则完全没有起到过滤的作用,那么两个表将进行全表扫描。这时的情况就如同全外连接一样都需要对两个数据进行全表扫描。
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认为代码片段2可以像代码片段1一样进行数据过滤,通过查看explain dependency的输出结果,可以知道不是如此。
3. explain authorization 的用法
通过explain authorization可以知道当前SQL访问的数据来源(INPUTS) 和数据输出(OUTPUTS),以及当前Hive的访问用户 (CURRENT_USER)和操作(OPERATION)。
在 hive cli 中输入以下命令:
explain authorization
select variance(s_score) from student_tb_orc;
结果如下:
INPUTS:
default@student_tb_orc
OUTPUTS:
hdfs://node01:8020/tmp/hive/hdfs/cbf182a5-8258-4157-9194- 90f1475a3ed5/-mr-10000
CURRENT_USER:
hdfs
OPERATION:
QUERY
AUTHORIZATION_FAILURES:
No privilege 'Select' found for inputs { database:default, table:student_ tb_orc, columnName:s_score}
从上面的信息可知:
上面案例的数据来源是defalut数据库中的 student_tb_orc表;
数据的输出路径是hdfs://node01:8020/tmp/hive/hdfs/cbf182a5-8258-4157-9194-90f1475a3ed5/-mr-10000;
当前的操作用户是hdfs,操作是查询;
观察上面的信息我们还会看到AUTHORIZATION_FAILURES信息,提示对当前的输入没有查询权限,但如果运行上面的SQL的话也能够正常运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Hive在默认不配置权限管理的情况下不进行权限验证,所有的用户在Hive里面都是超级管理员,即使不对特定的用户进行赋权,也能够正常查询。
最后
通过上面对explain的介绍,可以发现explain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内容,读懂 explain 的执行计划有利于我们优化Hive SQL,同时也能提升我们对SQL的掌控力。
八、Hive SQL底层执行原理
本节结构采用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整体到细节的方式剖析 Hive SQL 底层原理。第一节先介绍 Hive 底层的整体执行流程,然后第二节介绍执行流程中的 SQL 编译成 MapReduce 的过程,第三节剖析 SQL 编译成 MapReduce 的具体实现原理。
Hive 底层执行架构
我们先来看下 Hive 的底层执行架构图, Hive 的主要组件与 Hadoop 交互的过程:
Hive底层执行架构
在 Hive 这一侧,总共有五个组件:
UI:用户界面。可看作我们提交SQL语句的命令行界面。
DRIVER:驱动程序。接收查询的组件。该组件实现了会话句柄的概念。
COMPILER:编译器。负责将 SQL 转化为平台可执行的执行计划。对不同的查询块和查询表达式进行语义分析,并最终借助表和从 metastore 查找的分区元数据来生成执行计划。
METASTORE:元数据库。存储 Hive 中各种表和分区的所有结构信息。
EXECUTION ENGINE:执行引擎。负责提交 COMPILER 阶段编译好的执行计划到不同的平台上。
上图的基本流程是:
步骤1:UI 调用 DRIVER 的接口;
步骤2:DRIVER 为查询创建会话句柄,并将查询发送到 COMPILER(编译器)生成执行计划;
步骤3和4:编译器从元数据存储中获取本次查询所需要的元数据,该元数据用于对查询树中的表达式进行类型检查,以及基于查询谓词修建分区;
步骤5:编译器生成的计划是分阶段的DAG,每个阶段要么是 map/reduce 作业,要么是一个元数据或者HDFS上的操作。将生成的计划发给 DRIVER。
如果是 map/reduce 作业,该计划包括 map operator trees 和一个 reduce operator tree,执行引擎将会把这些作业发送给 MapReduce :
步骤6、6.1、6.2和6.3:执行引擎将这些阶段提交给适当的组件。在每个 task(mapper/reducer) 中,从HDFS文件中读取与表或中间输出相关联的数据,并通过相关算子树传递这些数据。最终这些数据通过序列化器写入到一个临时HDFS文件中(如果不需要 reduce 阶段,则在 map 中操作)。临时文件用于向计划中后面的 map/reduce 阶段提供数据。
步骤7、8和9:最终的临时文件将移动到表的位置,确保不读取脏数据(文件重命名在HDFS中是原子操作)。对于用户的查询,临时文件的内容由执行引擎直接从HDFS读取,然后通过Driver发送到UI。
Hive SQL 编译成 MapReduce 过程
编译 SQL 的任务是在上节中介绍的 COMPILER(编译器组件)中完成的。Hive将SQL转化为MapReduce任务,整个编译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Hive SQL编译过程词法、语法解析: Antlr 定义 SQL 的语法规则,完成 SQL 词法,语法解析,将 SQL 转化为抽象语法树 AST Tree;
Antlr是一种语言识别的工具,可以用来构造领域语言。使用Antlr构造特定的语言只需要编写一个语法文件,定义词法和语法替换规则即可,Antlr完成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的过程。
语义解析: 遍历 AST Tree,抽象出查询的基本组成单元 QueryBlock;
生成逻辑执行计划: 遍历 QueryBlock,翻译为执行操作树 OperatorTree;
优化逻辑执行计划: 逻辑层优化器进行 OperatorTree 变换,合并 Operator,达到减少 MapReduce Job,减少数据传输及 shuffle 数据量;
生成物理执行计划: 遍历 OperatorTree,翻译为 MapReduce 任务;
优化物理执行计划: 物理层优化器进行 MapReduce 任务的变换,生成最终的执行计划。
下面对这六个阶段详细解析:
为便于理解,我们拿一个简单的查询语句进行展示,对5月23号的地区维表进行查询:
select * from dim.dim_region where dt = '2021-05-23';
阶段一:词法、语法解析
根据Antlr定义的sql语法规则,将相关sql进行词法、语法解析,转化为抽象语法树AST Tree:
ABSTRACT SYNTAX TREE:
TOK_QUERY
TOK_FROM
TOK_TABREF
TOK_TABNAME
dim
dim_region
TOK_INSERT
TOK_DESTINATION
TOK_DIR
TOK_TMP_FILE
TOK_SELECT
TOK_SELEXPR
TOK_ALLCOLREF
TOK_WHERE
=
TOK_TABLE_OR_COL
dt
'2021-05-23'
阶段二:语义解析
遍历AST Tree,抽象出查询的基本组成单元QueryBlock:
AST Tree生成后由于其复杂度依旧较高,不便于翻译为mapreduce程序,需要进行进一步抽象和结构化,形成QueryBlock。
QueryBlock是一条SQL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包括三个部分:输入源,计算过程,输出。简单来讲一个QueryBlock就是一个子查询。
QueryBlock的生成过程为一个递归过程,先序遍历 AST Tree ,遇到不同的 Token 节点(理解为特殊标记),保存到相应的属性中。
阶段三:生成逻辑执行计划
遍历QueryBlock,翻译为执行操作树OperatorTree:
Hive最终生成的MapReduce任务,Map阶段和Reduce阶段均由OperatorTree组成。
基本的操作符包括:
TableScanOperatorSelectOperatorFilterOperatorJoinOperatorGroupByOperatorReduceSinkOperator`
Operator在Map Reduce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都是一个流式的过程。每一个Operator对一行数据完成操作后之后将数据传递给childOperator计算。
由于Join/GroupBy/OrderBy均需要在Reduce阶段完成,所以在生成相应操作的Operator之前都会先生成一个ReduceSinkOperator,将字段组合并序列化为Reduce Key/value, Partition Key。
阶段四:优化逻辑执行计划
Hive中的逻辑查询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投影修剪推导传递谓词谓词下推将Select-Select,Filter-Filter合并为单个操作多路 Join查询重写以适应某些列值的Join倾斜
阶段五:生成物理执行计划
生成物理执行计划即是将逻辑执行计划生成的OperatorTree转化为MapReduce Job的过程,主要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对输出表生成MoveTask从OperatorTree的其中一个根节点向下深度优先遍历ReduceSinkOperator标示Map/Reduce的界限,多个Job间的界限遍历其他根节点,遇过碰到JoinOperator合并MapReduceTask生成StatTask更新元数据剪断Map与Reduce间的Operator的关系
阶段六:优化物理执行计划
Hive中的物理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分区修剪(Partition Pruning)基于分区和桶的扫描修剪(Scan pruning)如果查询基于抽样,则扫描修剪在某些情况下,在 map 端应用 Group By在 mapper 上执行 Join优化 Union,使Union只在 map 端执行在多路 Join 中,根据用户提示决定最后流哪个表删除不必要的 ReduceSinkOperators对于带有Limit子句的查询,减少需要为该表扫描的文件数对于带有Limit子句的查询,通过限制 ReduceSinkOperator 生成的内容来限制来自 mapper 的输出减少用户提交的SQL查询所需的Tez作业数量如果是简单的提取查询,避免使用MapReduce作业对于带有聚合的简单获取查询,执行不带 MapReduce 任务的聚合重写 Group By 查询使用索引表代替原来的表当表扫描之上的谓词是相等谓词且谓词中的列具有索引时,使用索引扫描
经过以上六个阶段,SQL 就被解析映射成了集群上的 MapReduce 任务。
SQL编译成MapReduce具体原理
在阶段五-生成物理执行计划,即遍历 OperatorTree,翻译为 MapReduce 任务,这个过程具体是怎么转化的呢
我们接下来举几个常用 SQL 语句转化为 MapReduce 的具体步骤:
Join的实现原理
以下面这个SQL为例,讲解 join 的实现:
select u.name, o.orderid from order o join user u on o.uid = u.uid;
在map的输出value中为不同表的数据打上tag标记,在reduce阶段根据tag判断数据来源。MapReduce的过程如下:
MapReduce CommonJoin的实现Group By的实现原理
以下面这个SQL为例,讲解 group by 的实现:
select rank, isonline, count(*) from city group by rank, isonline;
将GroupBy的字段组合为map的输出key值,利用MapReduce的排序,在reduce阶段保存LastKey区分不同的key。MapReduce的过程如下:
MapReduce Group By的实现Distinct的实现原理
以下面这个SQL为例,讲解 distinct 的实现:
select dealid, count(distinct uid) num from order group by dealid;
当只有一个distinct字段时,如果不考虑Map阶段的Hash GroupBy,只需要将GroupBy字段和Distinct字段组合为map输出key,利用mapreduce的排序,同时将GroupBy字段作为reduce的key,在reduce阶段保存LastKey即可完成去重:
MapReduce Distinct的实现九、Hive千亿级数据倾斜数据倾斜问题剖析
数据倾斜是分布式系统不可避免的问题,任何分布式系统都有几率发生数据倾斜,但有些小伙伴在平时工作中感知不是很明显,这里要注意本篇文章的标题—“千亿级数据”,为什么说千亿级,因为如果一个任务的数据量只有几百万,它即使发生了数据倾斜,所有数据都跑到一台机器去执行,对于几百万的数据量,一台机器执行起来还是毫无压力的,这时数据倾斜对我们感知不大,只有数据达到一个量级时,一台机器应付不了这么多的数据,这时如果发生数据倾斜,那么最后就很难算出结果。
所以就需要我们对数据倾斜的问题进行优化,尽量避免或减轻数据倾斜带来的影响。
在解决数据倾斜问题之前,还要再提一句:没有瓶颈时谈论优化,都是自寻烦恼。
大家想想,在map和reduce两个阶段中,最容易出现数据倾斜的就是reduce阶段,因为map到reduce会经过shuffle阶段,在shuffle中默认会按照key进行hash,如果相同的key过多,那么hash的结果就是大量相同的key进入到同一个reduce中,导致数据倾斜。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map阶段就发生数据倾斜呢,是有这种可能的。
一个任务中,数据文件在进入map阶段之前会进行切分,默认是128M一个数据块,但是如果当对文件使用GZIP压缩等不支持文件分割操作的压缩方式时,MR任务读取压缩后的文件时,是对它切分不了的,该压缩文件只会被一个任务所读取,如果有一个超大的不可切分的压缩文件被一个map读取时,就会发生map阶段的数据倾斜。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发生数据倾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任务中需要处理大量相同的key的数据。二是任务读取不可分割的大文件。
数据倾斜解决方案
MapReduce和Spark中的数据倾斜解决方案原理都是类似的,以下讨论Hive使用MapReduce引擎引发的数据倾斜,Spark数据倾斜也可以此为参照。
1. 空值引发的数据倾斜
实际业务中有些大量的null值或者一些无意义的数据参与到计算作业中,表中有大量的null值,如果表之间进行join操作,就会有shuffle产生,这样所有的null值都会被分配到一个reduce中,必然产生数据倾斜。
之前有小伙伴问,如果A、B两表join操作,假如A表中需要join的字段为null,但是B表中需要join的字段不为null,这两个字段根本就join不上啊,为什么还会放到一个reduce中呢?
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数据放到同一个reduce中的原因不是因为字段能不能join上,而是因为shuffle阶段的hash操作,只要key的hash结果是一样的,它们就会被拉到同一个reduce中。
解决方案:
第一种:可以直接不让null值参与join操作,即不让null值有shuffle阶段
SELECT *
FROM log a
JOIN users b
ON a.user_id IS NOT NULL
AND a.user_id = b.user_id
UNION ALL
SELECT *
FROM log a
WHERE a.user_id IS NULL;
第二种:因为null值参与shuffle时的hash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给null值随机赋值,这样它们的hash结果就不一样,就会进到不同的reduce中:
SELECT *
FROM log a
LEFT JOIN users b ON CASE
WHEN a.user_id IS NULL THEN concat('hive_', rand())
ELSE a.user_id
END = b.user_id;
2. 不同数据类型引发的数据倾斜
对于两个表join,表a中需要join的字段key为int,表b中key字段既有string类型也有int类型。当按照key进行两个表的join操作时,默认的Hash操作会按int型的id来进行分配,这样所有的string类型都被分配成同一个id,结果就是所有的string类型的字段进入到一个reduce中,引发数据倾斜。
解决方案:
如果key字段既有string类型也有int类型,默认的hash就都会按int类型来分配,那我们直接把int类型都转为string就好了,这样key字段都为string,hash时就按照string类型分配了:
SELECT *
FROM users a
LEFT JOIN logs b ON a.usr_id = CAST(b.user_id AS string);
3. 不可拆分大文件引发的数据倾斜
当集群的数据量增长到一定规模,有些数据需要归档或者转储,这时候往往会对数据进行压缩;当对文件使用GZIP压缩等不支持文件分割操作的压缩方式,在日后有作业涉及读取压缩后的文件时,该压缩文件只会被一个任务所读取。如果该压缩文件很大,则处理该文件的Map需要花费的时间会远多于读取普通文件的Map时间,该Map任务会成为作业运行的瓶颈。这种情况也就是Map读取文件的数据倾斜。
解决方案:
这种数据倾斜问题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将使用GZIP压缩等不支持文件分割的文件转为bzip和zip等支持文件分割的压缩方式。
所以,我们在对文件进行压缩时,为避免因不可拆分大文件而引发数据读取的倾斜,在数据压缩的时候可以采用bzip2和Zip等支持文件分割的压缩算法。
4. 数据膨胀引发的数据倾斜
在多维聚合计算时,如果进行分组聚合的字段过多,如下:
select a,b,c,count(1)from log group by a,b,c with rollup;
注:对于最后的with rollup关键字不知道大家用过没,with rollup是用来在分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统计汇总,即用来得到group by的汇总信息。
如果上面的log表的数据量很大,并且Map端的聚合不能很好地起到数据压缩的情况下,会导致Map端产出的数据急速膨胀,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作业内存溢出的异常。如果log表含有数据倾斜key,会加剧Shuffle过程的数据倾斜。
解决方案:
可以拆分上面的sql,将with rollup拆分成如下几个sql:
SELECT a, b, c, COUNT(1)
FROM log
GROUP BY a, b, c;
SELECT a, b, NULL, COUNT(1)
FROM log
GROUP BY a, b;
SELECT a, NULL, NULL, COUNT(1)
FROM log
GROUP BY a;
SELECT NULL, NULL, NULL, COUNT(1)
FROM log;
但是,上面这种方式不太好,因为现在是对3个字段进行分组聚合,那如果是5个或者10个字段呢,那么需要拆解的SQL语句会更多。
在Hive中可以通过参数 hive.new.job.grouping.set.cardinality 配置的方式自动控制作业的拆解,该参数默认值是30。表示针对grouping sets/rollups/cubes这类多维聚合的操作,如果最后拆解的键组合大于该值,会启用新的任务去处理大于该值之外的组合。如果在处理数据时,某个分组聚合的列有较大的倾斜,可以适当调小该值。
5. 表连接时引发的数据倾斜
两表进行普通的repartition join时,如果表连接的键存在倾斜,那么在 Shuffle 阶段必然会引起数据倾斜。
解决方案:
通常做法是将倾斜的数据存到分布式缓存中,分发到各个 Map任务所在节点。在Map阶段完成join操作,即MapJoin,这避免了 Shuffle,从而避免了数据倾斜。
MapJoin是Hive的一种优化操作,其适用于小表JOIN大表的场景,由于表的JOIN操作是在Map端且在内存进行的,所以其并不需要启动Reduce任务也就不需要经过shuffle阶段,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资源提高JOIN效率。
在Hive 0.11版本之前,如果想在Map阶段完成join操作,必须使用MAPJOIN来标记显示地启动该优化操作,由于其需要将小表加载进内存所以要注意小表的大小。
如将a表放到Map端内存中执行,在Hive 0.11版本之前需要这样写:
select +mapjoin(a) a.id , a.name, b.age
from a join b
on a.id = b.id;
如果想将多个表放到Map端内存中,只需在mapjoin()中写多个表名称即可,用逗号分隔,如将a表和c表放到Map端内存中,则 +mapjoin(a,c) 。
在Hive 0.11版本及之后,Hive默认启动该优化,也就是不在需要显示的使用MAPJOIN标记,其会在必要的时候触发该优化操作将普通JOIN转换成MapJoin,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属性来设置该优化的触发时机:
hive.auto.convert.join=true 默认值为true,自动开启MAPJOIN优化。
hive.mapjoin.smalltable.filesize=2500000 默认值为2500000(25M),通过配置该属性来确定使用该优化的表的大小,如果表的大小小于此值就会被加载进内存中。
注意:使用默认启动该优化的方式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BUG(比如MAPJOIN并不起作用),就将以下两个属性置为fase手动使用MAPJOIN标记来启动该优化:
hive.auto.convert.join=false (关闭自动MAPJOIN转换操作)
hive.ignore.mapjoin.hint=false (不忽略MAPJOIN标记)
再提一句:将表放到Map端内存时,如果节点的内存很大,但还是出现内存溢出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参数 mapreduce.map.memory.mb 调节Map端内存的大小。
6. 确实无法减少数据量引发的数据倾斜
在一些操作中,我们没有办法减少数据量,如在使用 collect_list 函数时:
select s_age,collect_list(s_score) list_score
from student
group by s_age
collect_list:将分组中的某列转为一个数组返回。
在上述sql中,s_age有数据倾斜,但如果数据量大到一定的数量,会导致处理倾斜的Reduce任务产生内存溢出的异常。
collect_list输出一个数组,中间结果会放到内存中,所以如果collect_list聚合太多数据,会导致内存溢出。
有小伙伴说这是 group by 分组引起的数据倾斜,可以开启hive.groupby.skewindata参数来优化。我们接下来分析下:
开启该配置会将作业拆解成两个作业,第一个作业会尽可能将Map的数据平均分配到Reduce阶段,并在这个阶段实现数据的预聚合,以减少第二个作业处理的数据量;第二个作业在第一个作业处理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结果的聚合。
hive.groupby.skewindata的核心作用在于生成的第一个作业能够有效减少数量。但是对于collect_list这类要求全量操作所有数据的中间结果的函数来说,明显起不到作用,反而因为引入新的作业增加了磁盘和网络I/O的负担,而导致性能变得更为低下。
解决方案:
这类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调整reduce所执行的内存大小。
调整reduce的内存大小使用mapreduce.reduce.memory.mb这个配置。
总结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发现,shuffle阶段堪称性能的杀手,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shuffle阶段是最容易引起数据倾斜的;另一方面shuffle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磁盘I/O、网络I/O 以及压缩、解压缩、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等。这些操作都是严重影响性能的。
所以围绕shuffle和数据倾斜有很多的调优点:
Mapper 端的Buffer 设置为多大?Buffer 设置得大,可提升性能,减少磁盘I/O ,但是对内存有要求,对GC 有压力;Buffer 设置得小,可能不占用那么多内存, 但是可能频繁的磁盘I/O 、频繁的网络I/O 。十、Hive企业级性能优化Hive性能问题排查的方式
当我们发现一条SQL语句执行时间过长或者不合理时,我们就要考虑对SQL进行优化,优化首先得进行问题排查,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排查呢。
经常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的同学可能知道关系型数据库的优化的诀窍-看执行计划。如Oracle数据库,它有多种类型的执行计划,通过多种执行计划的配合使用,可以看到根据统计信息推演的执行计划,即Oracle推断出来的未真正运行的执行计划;还可以看到实际执行任务的执行计划;能够观察到从数据读取到最终呈现的主要过程和中间的量化数据。可以说,在Oracle开发领域,掌握合适的环节,选用不同的执行计划,SQL调优就不是一件难事。
Hive中也有执行计划,但是Hive的执行计划都是预测的,这点不像Oracle和SQL Server有真实的计划,可以看到每个阶段的处理数据、消耗的资源和处理的时间等量化数据。Hive提供的执行计划没有这些数据,这意味着虽然Hive的使用者知道整个SQL的执行逻辑,但是各阶段耗用的资源状况和整个SQL的执行瓶颈在哪里是不清楚的。
想要知道HiveSQL所有阶段的运行信息,可以查看YARN提供的日志。查看日志的链接,可以在每个作业执行后,在控制台打印的信息中找到。如下图所示:
Hive提供的执行计划目前可以查看的信息有以下几种:
查看执行计划的基本信息,即explain;查看执行计划的扩展信息,即explain extended;查看SQL数据输入依赖的信息,即explain dependency;查看SQL操作相关权限的信息,即explain authorization;查看SQL的向量化描述信息,即explain vectorization。
在查询语句的SQL前面加上关键字explain是查看执行计划的基本方法。用explain打开的执行计划包含以下两部分:
作业的依赖关系图,即STAGE DEPENDENCIES;每个作业的详细信息,即STAGE PLANS。
Hive中的explain执行计划详解可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Hive底层原理:explain执行计划详解
注:使用explain查看执行计划是Hive性能调优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请务必掌握!
总结:Hive对SQL语句性能问题排查的方式:
使用explain查看执行计划;查看YARN提供的日志。Hive性能调优的方式
为什么都说性能优化这项工作是比较难的,因为一项技术的优化,必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是多门技术的结合。我们如果只局限于一种技术,那么肯定做不好优化的。
下面将从多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介绍Hive优化的多样性,我们先来一起感受下。
1. SQL语句优化
SQL语句优化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介绍到,所以就拿几个典型举例,让大家学到这种思想,以后遇到类似调优问题可以往这几个方面多思考下。
1. union all
insert into table stu partition(tp)
select s_age,max(s_birth) stat,'max' tp
from stu_ori
group by s_age
union all
insert into table stu partition(tp)
select s_age,min(s_birth) stat,'min' tp
from stu_ori
group by s_age;
我们简单分析上面的SQl语句,就是将每个年龄的最大和最小的生日获取出来放到同一张表中,union all 前后的两个语句都是对同一张表按照s_age进行分组,然后分别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同一张表相同的字段进行两次分组,这造成了极大浪费,我们能不能改造下呢,当然是可以的,为大家介绍一个语法:from ... insert into ... ,这个语法将from前置,作用就是使用一张表,可以进行多次插入操作:
--开启动态分区
set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true;
set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mode=nonstrict;
from stu_ori
insert into table stu partition(tp)
select s_age,max(s_birth) stat,'max' tp
group by s_age
insert into table stu partition(tp)
select s_age,min(s_birth) stat,'min' tp
group by s_age;
上面的SQL就可以对stu_ori表的s_age字段分组一次而进行两次不同的插入操作。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多了解SQL语句,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种语法,一定不会想到这种方式的。
2. distinct
先看一个SQL,去重计数:
select count(1)
from(
select s_age
from stu
group by s_age
) b;
这是简单统计年龄的枚举值个数,为什么不用distinct?
select count(distinct s_age)
from stu;
有人说因为在数据量特别大的情况下使用第一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Reduce端的数据倾斜,但是事实如此吗?
我们先不管数据量特别大这个问题,就当前的业务和环境下使用distinct一定会比上面那种子查询的方式效率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上面进行去重的字段是年龄字段,要知道年龄的枚举值是非常有限的,就算计算1岁到100岁之间的年龄,s_age的最大枚举值才是100,如果转化成MapReduce来解释的话,在Map阶段,每个Map会对s_age去重。由于s_age枚举值有限,因而每个Map得到的s_age也有限,最终得到reduce的数据量也就是map数量*s_age枚举值的个数。
distinct的命令会在内存中构建一个hashtable,查找去重的时间复杂度是O(1);group by在不同版本间变动比较大,有的版本会用构建hashtable的形式去重,有的版本会通过排序的方式, 排序最优时间复杂度无法到O(1)。另外,第一种方式(group by)去重会转化为两个任务,会消耗更多的磁盘网络I/O资源。
最新的Hive 3.0中新增了 count(distinct ) 优化,通过配置 hive.optimize.countdistinct,即使真的出现数据倾斜也可以自动优化,自动改变SQL执行的逻辑。
第二种方式(distinct)比第一种方式(group by)代码简洁,表达的意思简单明了,如果没有特殊的问题,代码简洁就是优!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要过度优化,调优讲究适时调优,过早进行调优有可能做的是无用功甚至产生负效应,在调优上投入的工作成本和回报不成正比。调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 数据格式优化
Hive提供了多种数据存储组织格式,不同格式对程序的运行效率也会有极大的影响。
Hive提供的格式有TEXT、SequenceFile、RCFile、ORC和Parquet等。
SequenceFile是一个二进制key/value对结构的平面文件,在早期的Hadoop平台上被广泛用于MapReduce输出/输出格式,以及作为数据存储格式。
Parquet是一种列式数据存储格式,可以兼容多种计算引擎,如MapRedcue和Spark等,对多层嵌套的数据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性能支持,是目前Hive生产环境中数据存储的主流选择之一。
ORC优化是对RCFile的一种优化,它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来存储Hive数据,同时也能够提高Hive的读取、写入和处理数据的性能,能够兼容多种计算引擎。事实上,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ORC已经成为了Hive在数据存储上的主流选择之一。
我们使用同样数据及SQL语句,只是数据存储格式不同,得到如下执行时长:
数据格式CPU时间用户等待耗时TextFile33分171秒SequenceFile38分162秒Parquet2分22秒50秒ORC1分52秒56秒
注:CPU时间:表示运行程序所占用服务器CPU资源的时间。
用户等待耗时:记录的是用户从提交作业到返回结果期间用户等待的所有时间。
查询TextFile类型的数据表耗时33分钟, 查询ORC类型的表耗时1分52秒,时间得以极大缩短,可见不同的数据存储格式也能给HiveSQL性能带来极大的影响。
3. 小文件过多优化
小文件如果过多,对 hive 来说,在进行查询时,每个小文件都会当成一个块,启动一个Map任务来完成,而一个Map任务启动和初始化的时间远远大于逻辑处理的时间,就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同时可执行的Map数量是受限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小文件过多进行优化,关于小文件过多的解决的办法,我之前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讲解,具体可查看:
解决hive小文件过多问题
4. 并行执行优化
Hive会将一个查询转化成一个或者多个阶段。这样的阶段可以是MapReduce阶段、抽样阶段、合并阶段、limit阶段。或者Hive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阶段。默认情况下,Hive一次只会执行一个阶段。不过,某个特定的job可能包含众多的阶段,而这些阶段可能并非完全互相依赖的,也就是说有些阶段是可以并行执行的,这样可能使得整个job的执行时间缩短。如果有更多的阶段可以并行执行,那么job可能就越快完成。
通过设置参数hive.exec.parallel值为true,就可以开启并发执行。在共享集群中,需要注意下,如果job中并行阶段增多,那么集群利用率就会增加。
set hive.exec.parallel=true; //打开任务并行执行
set hive.exec.parallel.thread.number=16; //同一个sql允许最大并行度,默认为8。
当然得是在系统资源比较空闲的时候才有优势,否则没资源,并行也起不来。
5. JVM优化
JVM重用是Hadoop调优参数的内容,其对Hive的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很难避免小文件的场景或task特别多的场景,这类场景大多数执行时间都很短。
Hadoop的默认配置通常是使用派生JVM来执行map和Reduce任务的。这时JVM的启动过程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开销,尤其是执行的job包含有成百上千task任务的情况。JVM重用可以使得JVM实例在同一个job中重新使用N次。N的值可以在Hadoop的mapred-site.xml文件中进行配置。通常在10-20之间,具体多少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场景测试得出。
我们也可以在hive中设置
set mapred.job.reuse.jvm.num.tasks=10; //这个设置来设置我们的jvm重用
这个功能的缺点是,开启JVM重用将一直占用使用到的task插槽,以便进行重用,直到任务完成后才能释放。如果某个“不平衡的”job中有某几个reduce task执行的时间要比其他Reduce task消耗的时间多的多的话,那么保留的插槽就会一直空闲着却无法被其他的job使用,直到所有的task都结束了才会释放。
6. 推测执行优化
在分布式集群环境下,因为程序Bug(包括Hadoop本身的bug),负载不均衡或者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会造成同一个作业的多个任务之间运行速度不一致,有些任务的运行速度可能明显慢于其他任务(比如一个作业的某个任务进度只有50%,而其他所有任务已经运行完毕),则这些任务会拖慢作业的整体执行进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Hadoop采用了推测执行(Speculative Execution)机制,它根据一定的法则推测出“拖后腿”的任务,并为这样的任务启动一个备份任务,让该任务与原始任务同时处理同一份数据,并最终选用最先成功运行完成任务的计算结果作为最终结果。
设置开启推测执行参数:Hadoop的mapred-site.xml文件中进行配置:
hive本身也提供了配置项来控制reduce-side的推测执行:
set hive.mapred.reduce.tasks.speculative.execution=true
关于调优这些推测执行变量,还很难给一个具体的建议。如果用户对于运行时的偏差非常敏感的话,那么可以将这些功能关闭掉。如果用户因为输入数据量很大而需要执行长时间的map或者Reduce task的话,那么启动推测执行造成的浪费是非常巨大大。
最后
代码优化原则:
理透需求原则,这是优化的根本;把握数据全链路原则,这是优化的脉络;坚持代码的简洁原则,这让优化更加简单;没有瓶颈时谈论优化,这是自寻烦恼。十一、Hive大厂面试真题1. hive内部表和外部表的区别
未被external修饰的是内部表,被external修饰的为外部表。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五分钟学大数据】,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大数据技术文章
区别:
内部表数据由Hive自身管理,外部表数据由HDFS管理;
内部表数据存储的位置是hive.metastore.warehouse.dir(默认:/user/hive/warehouse),外部表数据的存储位置由自己制定(如果没有LOCATION,Hive将在HDFS上的/user/hive/warehouse文件夹下以外部表的表名创建一个文件夹,并将属于这个表的数据存放在这里);
删除内部表会直接删除元数据(metadata)及存储数据;删除外部表仅仅会删除元数据,HDFS上的文件并不会被删除。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五分钟学大数据】
2. Hive有索引吗
Hive支持索引(3.0版本之前),但是Hive的索引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索引并不相同,比如,Hive不支持主键或者外键。并且Hive索引提供的功能很有限,效率也并不高,因此Hive索引很少使用。
索引适用的场景:
适用于不更新的静态字段。以免总是重建索引数据。每次建立、更新数据后,都要重建索引以构建索引表。
Hive索引的机制如下:
hive在指定列上建立索引,会产生一张索引表(Hive的一张物理表),里面的字段包括:索引列的值、该值对应的HDFS文件路径、该值在文件中的偏移量。
Hive 0.8版本后引入bitmap索引处理器,这个处理器适用于去重后,值较少的列(例如,某字段的取值只可能是几个枚举值)因为索引是用空间换时间,索引列的取值过多会导致建立bitmap索引表过大。
注意:Hive中每次有数据时需要及时更新索引,相当于重建一个新表,否则会影响数据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Hive官方文档已经明确表示Hive的索引不推荐被使用,在新版本的Hive中已经被废弃了。
扩展:Hive是在0.7版本之后支持索引的,在0.8版本后引入bitmap索引处理器,在3.0版本开始移除索引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2.3版本开始的物化视图,自动重写的物化视图替代了索引的功能。
3. 运维如何对hive进行调度
将hive的sql定义在脚本当中;
使用azkaban或者oozie进行任务的调度;
监控任务调度页面。
4. ORC、Parquet等列式存储的优点
ORC和Parquet都是高性能的存储方式,这两种存储格式总会带来存储和性能上的提升。
Parquet:
Parquet支持嵌套的数据模型,类似于Protocol Buffers,每一个数据模型的schema包含多个字段,每一个字段有三个属性:重复次数、数据类型和字段名。
重复次数可以是以下三种:required(只出现1次),repeated(出现0次或多次),optional(出现0次或1次)。每一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可以分成两种:group(复杂类型)和primitive(基本类型)。
Parquet中没有Map、Array这样的复杂数据结构,但是可以通过repeated和group组合来实现的。
由于Parquet支持的数据模型比较松散,可能一条记录中存在比较深的嵌套关系,如果为每一条记录都维护一个类似的树状结可能会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因此Dremel论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对于嵌套数据格式的压缩算法:Striping/Assembly算法。通过Striping/Assembly算法,parquet可以使用较少的存储空间表示复杂的嵌套格式,并且通常Repetition level和Definition level都是较小的整数值,可以通过RLE算法对其进行压缩,进一步降低存储空间。
Parquet文件是以二进制方式存储的,是不可以直接读取和修改的,Parquet文件是自解析的,文件中包括该文件的数据和元数据。
ORC:
ORC文件是自描述的,它的元数据使用Protocol Buffers序列化,并且文件中的数据尽可能的压缩以降低存储空间的消耗。
和Parquet类似,ORC文件也是以二进制方式存储的,所以是不可以直接读取,ORC文件也是自解析的,它包含许多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都是同构ProtoBuffer进行序列化的。
ORC会尽可能合并多个离散的区间尽可能的减少I/O次数。
ORC中使用了更加精确的索引信息,使得在读取数据时可以指定从任意一行开始读取,更细粒度的统计信息使得读取ORC文件跳过整个row group,ORC默认会对任何一块数据和索引信息使用ZLIB压缩,因此ORC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也更小。
在新版本的ORC中也加入了对Bloom Filter的支持,它可以进一步提升谓词下推的效率,在Hive 1.2.0版本以后也加入了对此的支持。
5. 数据建模用的哪些模型?1. 星型模型
星形模式
星形模式(Star Schema)是最常用的维度建模方式。星型模式是以事实表为中心,所有的维度表直接连接在事实表上,像星星一样。星形模式的维度建模由一个事实表和一组维表成,且具有以下特点:
a. 维表只和事实表关联,维表之间没有关联;
b. 每个维表主键为单列,且该主键放置在事实表中,作为两边连接的外键;
c. 以事实表为核心,维表围绕核心呈星形分布。
2. 雪花模型
雪花模式
雪花模式(Snowflake Schema)是对星形模式的扩展。雪花模式的维度表可以拥有其他维度表的,虽然这种模型相比星型更规范一些,但是由于这种模型不太容易理解,维护成本比较高,而且性能方面需要关联多层维表,性能比星型模型要低。
3. 星座模型
星座模型
星座模式是星型模式延伸而来,星型模式是基于一张事实表的,而星座模式是基于多张事实表的,而且共享维度信息。前面介绍的两种维度建模方法都是多维表对应单事实表,但在很多时候维度空间内的事实表不止一个,而一个维表也可能被多个事实表用到。在业务发展后期,绝大部分维度建模都采用的是星座模式。
数仓建模详细介绍可查看:通俗易懂数仓建模
6. 为什么要对数据仓库分层?
用空间换时间,通过大量的预处理来提升应用系统的用户体验(效率),因此数据仓库会存在大量冗余的数据。
如果不分层的话,如果源业务系统的业务规则发生变化将会影响整个数据清洗过程,工作量巨大。
通过数据分层管理可以简化数据清洗的过程,因为把原来一步的工作分到了多个步骤去完成,相当于把一个复杂的工作拆成了多个简单的工作,把一个大的黑盒变成了一个白盒,每一层的处理逻辑都相对简单和容易理解,这样我们比较容易保证每一个步骤的正确性,当数据发生错误的时候,往往我们只需要局部调整某个步骤即可。
数据仓库详细介绍可查看:万字详解整个数据仓库建设体系
7. 使用过Hive解析JSON串吗
Hive处理json数据总体来说有两个方向的路走:
将json以字符串的方式整个入Hive表,然后通过使用UDF函数解析已经导入到hive中的数据,比如使用LATERAL VIEW json_tuple的方法,获取所需要的列名。
在导入之前将json拆成各个字段,导入Hive表的数据是已经解析过的。这将需要使用第三方的SerDe。
详细介绍可查看:Hive解析Json数组超全讲解
8. sort by 和 order by 的区别
order by 会对输入做全局排序,因此只有一个reducer(多个reducer无法保证全局有序)只有一个reducer,会导致当输入规模较大时,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sort by不是全局排序,其在数据进入reducer前完成排序.因此,如果用sort by进行排序,并且设置mapred.reduce.tasks>1, 则sort by只保证每个reducer的输出有序,不保证全局有序。
9. 数据倾斜怎么解决
数据倾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空值引发的数据倾斜
不同数据类型引发的数据倾斜
不可拆分大文件引发的数据倾斜
数据膨胀引发的数据倾斜
表连接时引发的数据倾斜
确实无法减少数据量引发的数据倾斜
以上倾斜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可查看:Hive千亿级数据倾斜解决方案
注意:对于 left join 或者 right join 来说,不会对关联的字段自动去除null值,对于 inner join 来说,会对关联的字段自动去除null值。
小伙伴们在阅读时注意下,在上面的文章(Hive千亿级数据倾斜解决方案)中,有一处sql出现了上述问题(举例的时候原本是想使用left join的,结果手误写成了join)。此问题由公众号读者发现,感谢这位读者指正。
10. Hive 小文件过多怎么解决1. 使用 hive 自带的 concatenate 命令,自动合并小文件
使用方法:
#对于非分区表
alter table A concatenate;
#对于分区表
alter table B partition(day=20201224) concatenate;
注意:
1、concatenate 命令只支持 RCFILE 和 ORC 文件类型。
2、使用concatenate命令合并小文件时不能指定合并后的文件数量,但可以多次执行该命令。
3、当多次使用concatenate后文件数量不在变化,这个跟参数 mapreduce.input.fileinputformat.split.minsize=256mb 的设置有关,可设定每个文件的最小size。
2. 调整参数减少Map数量
设置map输入合并小文件的相关参数(执行Map前进行小文件合并):
在mapper中将多个文件合成一个split作为输入(CombineHiveInputFormat底层是Hadoop的CombineFileInputFormat方法):
set hive.input.format=org.apache.hadoop.hive.ql.io.CombineHiveInputFormat; -- 默认
每个Map最大输入大小(这个值决定了合并后文件的数量):
set mapred.max.split.size=256000000; -- 256M
一个节点上split的至少大小(这个值决定了多个DataNode上的文件是否需要合并):
set mapred.min.split.size.per.node=100000000; -- 100M
一个交换机下split的至少大小(这个值决定了多个交换机上的文件是否需要合并):
set mapred.min.split.size.per.rack=100000000; -- 100M
3. 减少Reduce的数量
reduce 的个数决定了输出的文件的个数,所以可以调整reduce的个数控制hive表的文件数量。
hive中的分区函数 distribute by 正好是控制MR中partition分区的,可以通过设置reduce的数量,结合分区函数让数据均衡的进入每个reduce即可:
#设置reduce的数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设置reduce个数
set mapreduce.job.reduces=10;
#第二种是设置每个reduce的大小,Hive会根据数据总大小猜测确定一个reduce个数
set 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5120000000; -- 默认是1G,设置为5G
#执行以下语句,将数据均衡的分配到reduce中
set mapreduce.job.reduces=10;
insert overwrite table A partition(dt)
select * from B
distribute by rand();
对于上述语句解释:如设置reduce数量为10,使用 rand(), 随机生成一个数 x % 10 ,这样数据就会随机进入 reduce 中,防止出现有的文件过大或过小。
4. 使用hadoop的archive将小文件归档
Hadoop Archive简称HAR,是一个高效地将小文件放入HDFS块中的文件存档工具,它能够将多个小文件打包成一个HAR文件,这样在减少namenode内存使用的同时,仍然允许对文件进行透明的访问。
#用来控制归档是否可用
set hive.archive.enabled=true;
#通知Hive在创建归档时是否可以设置父目录
set hive.archive.har.parentdir.settable=true;
#控制需要归档文件的大小
set har.partfile.size=1099511627776;
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归档:
ALTER TABLE A ARCHIVE PARTITION(dt='2021-05-07', hr='12');
对已归档的分区恢复为原文件:
ALTER TABLE A UNARCHIVE PARTITION(dt='2021-05-07', hr='12');
注意:
归档的分区可以查看不能 insert overwrite,必须先 unarchive
Hive 小文件问题具体可查看:解决hive小文件过多问题
11. Hive优化有哪些1. 数据存储及压缩:
针对hive中表的存储格式通常有orc和parquet,压缩格式一般使用snappy。相比与textfile格式表,orc占有更少的存储。因为hive底层使用MR计算架构,数据流是hdfs到磁盘再到hdfs,而且会有很多次,所以使用orc数据格式和snappy压缩策略可以降低IO读写,还能降低网络传输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存储,还能提升hql任务执行效率;
2. 通过调参优化:
并行执行,调节parallel参数;
调节jvm参数,重用jvm;
设置map、reduce的参数;开启strict mode模式;
关闭推测执行设置。
3. 有效地减小数据集将大表拆分成子表;结合使用外部表和分区表。4. SQL优化
大表对大表:尽量减少数据集,可以通过分区表,避免扫描全表或者全字段;
大表对小表:设置自动识别小表,将小表放入内存中去执行。
Hive优化详细剖析可查看:Hive企业级性能优化
附:九个最易出错的SQL讲解
阅读本节小建议:本文适合细嚼慢咽,不要一目十行,不然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细节。
在进行数仓搭建和数据分析时最常用的就是 sql,其语法简洁明了,易于理解,目前大数据领域的几大主流框架全部都支持sql语法,包括 hive,spark,flink等,所以sql在大数据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在使用sql时如果不熟悉或不仔细,那么在进行查询分析时极容易出错,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几个容易出错的sql语句及使用注意事项。
1. decimal
hive 除了支持 int,double,string等常用类型,也支持 decimal 类型,用于在数据库中存储精确的数值,常用在表示金额的字段上
注意事项:
如:decimal(11,2) 代表最多有11位数字,其中后2位是小数,整数部分是9位;
如果整数部分超过9位,则这个字段就会变成null,如果整数部分不超过9位,则原字段显示;
如果小数部分不足2位,则后面用0补齐两位,如果小数部分超过两位,则超出部分四舍五入;
也可直接写 decimal,后面不指定位数,默认是 decimal(10,0) 整数10位,没有小数
2. location表创建的时候可以用 location 指定一个文件或者文件夹
create table stu(id int ,name string) location '/user/stu2';
注意事项:
创建表时使用location,当指定文件夹时,hive会加载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当表中无分区时,这个文件夹下不能再有文件夹,否则报错。
当表是分区表时,比如 partitioned by (day string), 则这个文件夹下的每一个文件夹就是一个分区,且文件夹名为 day=20201123这种格式,然后使用:msck repair table score; 修复表结构,成功之后即可看到数据已经全部加载到表当中去了
3. load data 和 load data local从hdfs上加载文件
load data inpath '/hivedatas/techer.csv' into table techer;
从本地系统加载文件
load data local inpath '/user/test/techer.csv' into table techer;
注意事项:
使用 load data local 表示从本地文件系统加载,文件会拷贝到hdfs上使用 load data 表示从hdfs文件系统加载,文件会直接移动到hive相关目录下,注意不是拷贝过去,因为hive认为hdfs文件已经有3副本了,没必要再次拷贝了如果表是分区表,load 时不指定分区会报错如果加载相同文件名的文件,会被自动重命名4. drop 和 truncate删除表操作
drop table score1;
清空表操作
truncate table score2;
注意事项:
如果 hdfs 开启了回收站,drop 删除的表数据是可以从回收站恢复的,表结构恢复不了,需要自己重新创建;truncate 清空的表是不进回收站的,所以无法恢复truncate清空的表。
所以 truncate 一定慎用,一旦清空除物理恢复外将无力回天
5. join 连接INNER JOIN 内连接:只有进行连接的两个表中都存在与连接条件相匹配的数据才会被保留下来
select * from techer t [inner] join course c on t.t_id = c.t_id; -- inner 可省略
LEFT OUTER JOIN 左外连接:左边所有数据会被返回,右边符合条件的被返回
select * from techer t left join course c on t.t_id = c.t_id; -- outer可省略
RIGHT OUTER JOIN 右外连接:右边所有数据会被返回,左边符合条件的被返回、
select * from techer t right join course c on t.t_id = c.t_id;
FULL OUTER JOIN 满外(全外)连接: 将会返回所有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记录。如果任一表的指定字段没有符合条件的值的话,那么就使用NULL值替代。
SELECT * FROM techer t FULL JOIN course c ON t.t_id = c.t_id ;
注意事项:
hive2版本已经支持不等值连接,就是 join on条件后面可以使用大于小于符号;并且也支持 join on 条件后跟or (早前版本 on 后只支持 = 和 and,不支持 > < 和 or)如hive执行引擎使用MapReduce,一个join就会启动一个job,一条sql语句中如有多个join,则会启动多个job
注意:表之间用逗号(,)连接和 inner join 是一样的,例:
select tableA.id, tableB.name from tableA , tableB where tableA.id=tableB.id;
和
select tableA.id, tableB.name from tableA join tableB on tableA.id=tableB.id;
它们的执行效率没有区别,只是书写方式不同,用逗号是sql 89标准,join 是sql 92标准。用逗号连接后面过滤条件用 where ,用 join 连接后面过滤条件是 on。
6. left semi join为什么把这个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它和其他的 join 语句不太一样,
这个语句的作用和 in/exists 作用是一样的,是 in/exists 更高效的实现
SELECT A.* FROM A where id in (select id from B)
SELECT A.* FROM A left semi join B ON A.id=B.id
上述两个 sql 语句执行结果完全一样,只不过第二个执行效率高
注意事项:
left semi join 的限制是:join 子句中右边的表只能在 on 子句中设置过滤条件,在 where 子句、select 子句或其他地方过滤都不行。left semi join 中 on 后面的过滤条件只能是等于号,不能是其他的。left semi join 是只传递表的 join key 给 map 阶段,因此left semi join 中最后 select 的结果只许出现左表。因为 left semi join 是 in(keySet) 的关系,遇到右表重复记录,左表会跳过7. 聚合函数中 null 值hive支持 count(),max(),min(),sum(),avg() 等常用的聚合函数
注意事项:
聚合操作时要注意 null 值:
count(*) 包含 null 值,统计所有行数;
count(id) 不包含id为 null 的值;
min 求最小值是不包含 null,除非所有值都是 null;
avg 求平均值也是不包含 null。
以上需要特别注意,null 值最容易导致算出错误的结果
8. 运算符中 null 值hive 中支持常用的算术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 <, =)
逻辑运算符(in, not in)
以上运算符计算时要特别注意 null 值
注意事项:
每行中的列字段相加或相减,如果含有 null 值,则结果为 null
例:有一张商品表(product)idpricedis_amount1100202120null
各字段含义: id (商品id)、price (价格)、dis_amount (优惠金额)
我想算每个商品优惠后实际的价格,sql如下:
select id, price - dis_amount as real_amount from product;
得到结果如下:
idreal_amount1802null
id=2的商品价格为 null,结果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对 null 值进行处理,sql如下:
select id, price - coalesce(dis_amount,0) as real_amount from product;
使用 coalesce 函数进行 null 值处理下,得到的结果就是准确的
coalesce 函数是返回第一个不为空的值
如上sql:如果dis_amount不为空,则返回dis_amount,如果为空,则返回0
小于是不包含 null 值,如 id < 10;是不包含 id 为 null 值的。
not in 是不包含 null 值的,如 city not in ('北京','上海'),这个条件得出的结果是 city 中不包含 北京,上海和 null 的城市。
9. and 和 or
在sql语句的过滤条件或运算中,如果有多个条件或多个运算,我们都会考虑优先级,如乘除优先级高于加减,乘除或者加减它们之间优先级平等,谁在前就先算谁。那 and 和 or 呢,看似 and 和 or 优先级平等,谁在前先算谁,但是,and 的优先级高于 or。
注意事项:
例:
还是一张商品表(product)
idclassifyprice1电器702电器1303电器804家具1505家具606食品120
我想要统计下电器或者家具这两类中价格大于100的商品,sql如下:
select * from product where classify = '电器' or classify = '家具' and price>100
得到结果
idclassifyprice1电器702电器1303电器804家具150
结果是错误的,把所有的电器类型都查询出来了,原因就是 and 优先级高于 or,上面的sql语句实际执行的是,先找出 classify = '家具' and price>100 的,然后在找出 classify = '电器' 的
正确的 sql 就是加个括号,先计算括号里面的:
select * from product where (classify = '电器' or classify = '家具') and price>100
最后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大数据技术,尽在本公众号:五分钟学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