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AI企业都试图寻找自身独特的定位,寻求落地具体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商汤定位AI算法提供商,旷视投身于物联网,云从定位为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
依图则选择了AI芯片+算力厂商定位,尽管其自称成为人工智能芯片创业企业中少数已经实现产品流片且规模化应用的公司,然而旗下产品“求索”芯片并非依图科技自研,而是源自当初收购的企业熠知电子,上交所亦对此进行问询。
依图科技负责制定芯片的规格参数,完成芯片的设计和验证等,之后的生产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则通过代工方式完成。在具体产品中,只有原石系列服务器中包含“求索”芯片,截至2020年6月,该服务器仅卖出去955件。
而在AI芯片领域,已经有企业先行一步。寒武纪已凭借先行优势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其已进军车载智能芯片领域,全资子公司行歌科技获得蔚来、上汽、宁德时代的投资。
此外,依图科技的差异化还在于医疗行业,早在2016年下半年,依图科技就宣布进军医疗市场,推进过程却不如人意。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分别实现营收9.91万元、559.73万元和562.67万元。显然,收入规模还小,其在医疗领域尚未实现规模化商用。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依图科技旗下的依图医疗,已经注销了武汉、西安、成都等多地的分公司,相关的医疗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纷纷解散。
在具体的落地中,纯技术并非万能解药,商业的复杂并非AI技术能够轻易解决,软硬件系统的兼容度、业务场景的标准化、数据的隐私安全等各方面都是矗立在前的重重考验。
目前,AI技术目前仅在安防、金融等具有数字化和标准化成都较高的领域可一展身手。承载业界期望多年,却并未带来更惊喜的商业化突破,这也是资本对AI趋于理性的原因。
AI企业扎堆上市,主要目的是尽快融资实现产品商业化,进而取得竞争优势,上市却并不意味着“毕业”,只有尽快拿出实际的商业化落地方案,向实现盈利迈进,才能匹配自己的估值。
依图科技一路踉踉跄跄追寻风口,却始终难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商业模式。如何更务实地证明自身的商业价值,并实现内生性增长和扩张,是依图科技必须要迈过去的门槛。
市场强敌环伺
凭借先发优势和高额的科研投入,AI企业曾给自己带来技术壁垒,而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正在一步步被打破。
盯上AI领域的不只是“四小龙”这样的技术创新企业,还有一众实力强劲的科技巨头、传统企业。
何况,AI技术领域的竞争是全球性的。Google、NVIDIA等国际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相较巨头,依图科技们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还有市场能力,几乎无法相提并论。
在国内,百度、美团、字节跳动等厂商在AI上的技术积累并不薄弱,并且基于落地场景的研发具有无可比拟的运营优势。
如美团依托自己庞大的配送实力,探索AI在餐饮外卖的等领域的应用;字节跳动旗下的推荐信息平台今日头条则很早就把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信息分发;百度在自动驾驶已经有了经年累月的投入,并已落地试行,反响热烈。
单纯有AI技术不再能打动客户了,现在讲究应用场景和落地能力,在这方面,依图科技天然不如互联网科技巨头,如果只有技术而不懂业务,很难打动客户,往往很难获得议价权和定价权。
对于技术公司来说,如何将自己的技术翻译给客户,让其真正明白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商业运营中的一大难题。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能够将新技术赋能业务,但推陈出新的算法及数据所形成的解决方案,能否在新行业中取得大规模应用,还未可知。
因此从业务中衍生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而这与依图科技等AI企业的发展路径却是大相径庭。
计算机视觉领域,也早早演化成红海了,2017年到2019年,市场增速均超过了20%,2021年2月,我国各类型的计算机视觉企业超过了4000家。
可以预见,能更顺利地切入具体业务场景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向AI舞台中央靠拢,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品牌效应和资金实力都略显薄弱的AI企业们则不能独享聚光灯了。
而依图科技在四小龙中也并非王者。2019年,旷视、云从和依图营收分别为12.6亿元、8.07亿元和7.17亿元,依图科技垫底;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营收3.81亿元,同比提升不大,而旷视科技在前9个月就已实现7.16亿元。
凭借算法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AI企业在互联网巨头包夹下已不再具备优势。而实力并不突出的依图科技上市受挫,更加处于不利地位,能否越过这一道坎,走出至暗时刻,或许将决定公司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