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在7月1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其中,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唐晓丹博士撰写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发展趋势研究》一文认为,2019年以来,在全球区块链政策环境不断向好、应用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区块链基础设施特别是通用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取得一系列进展。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各部位和相关部门也纷纷推出相应政策及指导意见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规范化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环境的不断提升,区块链的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凸显,一些行业应用正逐渐向规模化转变。根据2019年8月出版的《中国区块链应用发展研究报告》,我国区块链行业应用项目已有843个,其中金融领域的应用占56%,社交项目占7.3%,文娱项目占6.7%。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通过开放区块链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部署商品防伪追溯,已广泛应用于奶粉、保健品、大米等产品。
例如,在2019年“双11”期间,天猫商城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来自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亿件商品的溯源。在司法存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建设了全国统一司法链平台,截至2019年10月,已完成部分法院、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解决平台等多个单位共27个节点建设,共完成超过1.8亿条数据的上链存证。
在政务数据共享方面,北京市经信局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目录链系统,将北京53个政府部门的目录、职责以及数据上链,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利用区块链真正实现了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大家少走路”。
放眼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业界对区块链的认识不断升级,区块链产业活动也进一步丰富。
2019年以来,区块链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全球区块链产业的关键词之一,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对于区块链的探索进入到规模化应用探索的关键阶段。
目前的通用型区块链基础设施都还在早期探索阶段,规模还十分有限,例如欧洲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现有应用仅有4个。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未来走向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相信未来会出现某个基础设施项目走向规模化,真正成为全球通用的区块链网络,但是这个项目是否就是现有项目中的一个,或是尚未出现,也都未为可知。
区块链基础设施是否能走向成功,除了看技术本身是否成熟,也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案是否真正合规,区块链基础设施设计的初衷需要与当前的监管框架相匹配,否则可能无法在主流市场取得成功。
二是要看是否能够形成开放、持续的发展生态,包括早期联盟的组建方式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能通过合理的运作模式吸纳足够多的用户等。
三是需要充分认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按照我国和全球主要国家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机制,区块链基础设施最好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就遵守相关的安全保护法则。
基于对区块链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建议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抓手之一,从加强技术研发和布局、加大宣传引导和投入、注重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加强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利益的划分越来越精细,区块链技术中的超级账本,可以将每个人的利益精确记录。比特币创造了一个理想的虚拟世界,它有严格的工作量证明,它是世界最清晰透明的账本。区块链超级账本的透明和不可更改特征,可以用于数据存证,知识产权保护,防伪等领域。
未来,区块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逐步深入,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规模、应用场景等将逐步扩大,发展模式也将进一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