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白皮书》:百度以AI“新基建”站赋能C位

邻章
关注

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联合百度推出精华版《新基建,新机遇: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白皮书》。

解读《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白皮书》:百度以AI“新基建”站赋能C位

作为业内首个全方位构建智能经济新时代版图的白皮书,其在明确智能经济基本内涵的同时,更锚定了智能经济的核心赛道与驱动力量。

白皮书认为:智能经济是在数字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推动形成和发展的新经济形态。人工智能是驱动智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BATH则正引领科技新基建。

一、智能经济加速崛起

事实上,智能经济不是一个新词,早在2011年3月公布的“欧洲2020战略”上就已被提出。但其在国内真正火起来,可能还得追溯到2019年10月,李彦宏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

当时李彦宏谈到:“数字经济在经历了从PC的发明和普及,到PC物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今天已经进入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的新阶段。智能经济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是拉动全球经济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来袭时对抗疫、复工复产助推作用的凸显以及其成为新基建大潮版图中的内核层。可以说李彦宏对“人工智能是智能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的预判已被快速验证。

而从相关数据来看,我们也越来越能发现智能经济所呈现出的加速发展趋势以及其正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并且这并不局限于中国,在全球亦如此。

诸如在智能交通领域,预计到2025年,全球智能交通市场将达到26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8.68%,而我国则有望在2023年达到1590亿元的市场规模;再如智慧城市建设投资,Statista估算到2023年投资将升至1890亿美元,而我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排头兵,在今年就将达到266亿美元;又如在智慧医疗领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今年我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还有智慧教育市场和智能制造领域,在未来几年都将达成数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二、影响我国智能经济发展的掣肘因素

各领域智能经济发展数据,无一不是凸显了智能经济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但我们在欣喜智能经济潜力的同时,也需要看到,我国智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掣肘因素。

在《白皮书》中就提到:虽然我国发展智能经济拥有强大的数据支撑、顶层设计的政策支持以及广泛的落地场景。但同时也存在“关键技术储备不足、技术创新应用能力不强、市场规模激活能力有待提升、智能经济人才储备不足、数据安全挑战严峻”等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

诸如在技术储备与创新上,《白皮书》就指出我国当下发展智能经济正面临“智能经济的技术创新应用亟待突破”的艰巨挑战。

对此其谈到:智能经济时代网络的承载量、数据存储量和信息的处理速度都将呈现几何级倍数的增长,对信息通信和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但相对而言,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对技术创新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关键技术储备不足,技术创新应用能力不强,在国家科研投入占GDP比重上,中国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这是我国智能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三、BATH以完备技术阵列引领科技新基建

在此,一向在科研投入上相对更为积极的科技公司,特别是处于头部领导地位的科技公司,如BATH们是否可以出一份力,对我国崛起正当时的智能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毕竟从相关数据来看,BATH们在科研投入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百度、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已达总收入的15%左右,腾讯、阿里近年来也持续加码科研投入。

这让他们在技术能力上领先众多对手一个段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阵列。

以百度为例,多年的持续研发,使其具备了AI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平台等完备、可控的底层基础设施与技术实力。

解读《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白皮书》:百度以AI“新基建”站赋能C位

在此,专利数据或可作参考。

数据显示,百度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专利公开量超过1万件,国内以超过七千件位列第一;并且在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自动驾驶四大领域AI专利排名第一;在深度学习专利上,更是位列全球第二。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