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让科技为文明“护航”
需要承认的是,无论是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还是IFAW这样的全球性公益组织,所聚焦的仍然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环节,至于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可能是最大的元凶。
崛起的钢铁城市正在一步步侵占野生动物的生存家园,人类制造的污染气体和工业垃圾,随时可能让野生动物陷入险境,一些极端分子对野生动物的疯狂猎杀,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文明进化的副产物。
有些讽刺的是,当人类社会一度按下了“暂停键”时,动物的世界却重新沸腾了起来:有人在武汉拍到了在无人大桥下一路撒欢的野猪,一只2米多高的鸵鸟在昆明的东三环路上狂奔,广西柳州的湖面上飞来了号称“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英国的兰迪德诺小镇被一百多只野山羊“围攻”,新加坡的城市公园成了水濑的乐园……
然而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可能停下来,我们也不可能重新回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文明的进步与野生动物的保护并不相悖:科技作为人类文明的分支,让我们在野生动物的保护上有了“亡羊补牢”的机会。
比如20年前诞生的红外相机技术,凭借触发式录像、超长待机的技术特点,已经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广泛应用。通过野外高清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生活轨迹和生活习惯的监测跟踪,可以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适时进行城市周边的生态恢复,打造适宜野生动物迁徙与觅食的生态环境。
当人类科技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无疑有着更大的主动性。举个例子来说,百度飞桨的图像识别能力俨然不会局限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在野生动物的源头追踪、物种鉴别等领域同样存在庞大的应用空间。就像红外相机每年可以拍摄百万张照片,过去却需要人工一张一张检查、分类、筛选,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后可以在效率上有千倍甚至万倍的提升。
可以预见,有了“濒危物种AI守护官”的正确示范,诸如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神经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将在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动物种群、动物个体等研究中深入应用,用AI为野生动物的保护持续赋能。
何况在百度飞桨等开源深度学习平台的带动下,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一种通用技术,即便是一些不精通算法的开发者,也可以根据开源模型打造项目。回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上,即便没有科技巨头的牵头,一线的科研工作站们也可以在百度飞桨上获取AI能力,不无成为野生动物保护新常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