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CodeCombat:美国编程企业在中国的落地与探索

亿欧网
关注

从2018年到2019年,编程教育赛道发生了哪些变化,是行业人士经常讨论的话题。有人说,编程教育进入中场,头部企业的发展将加快,初创企业将更加艰难。从一级市场的变化来看,似乎的确如此,头部企业如编程猫、核桃编程等都在今年多次获大额融资,而很多模式没有跑通的企业如妙小程等,即将面临出局。

近日,亿欧教育接触到一家美国编程教育公司CodeCombat。自2018年底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年多的时间CodeCombat已经合作了500多所学校,100多家机构,服务了100多万用户。

美国编程机构入局中国编程市场,能为整个市场带来一些新鲜的血液,利好编程赛道发展。相对来讲,美国编程教育发展更为成熟,对于中国编程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据了解,CodeCombat是一家专注真实代码场景教学的编程教育企业,主要支持Python、C++、JavaScript、Java等真实代码语言,培养学生编程语法知识、计算机工程基础、数学知识/英语练习等。目前全球团队30人左右,已服务了全球190多个国家1200万用户,其中中国团队6人。在中国,CodeCombat主要依托“奥佳睿”平台服务公立校和培训机构等B端客户,以“极客战记”服务C端用户。

CodeCombat的整体教学都是围绕着“奥佳睿”平台开展。老师可以依托平台的教学资源和管理体系备课、引导学生如何使用、监测学生学习进度、再带着学生阶段性总结;学生可以基于“奥佳睿”的游戏化和场景化设计自主学习和练习检测;之后通过比赛“黑客马拉松”提供竞技平台。

此次亿欧教育采访CodeCombat创始人兼CEO Nick Winter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王成仓,基于CodeCombat的企业特色,展开对于编程行业发展和编程教育企业发展的对话。

以“产品力”驱动B端市场拓展

王成仓在加入CodeCombat之后,一年内一个人跑了全国31个省,200多所学校。尽管进校业务是免费的,但是公立校这块市场CodeCombat还是看的很重。

CodeCombat的特点是真实代码场景教学,锁定的也是8-18岁阶段甚至18岁以上的受众。某种意义上,对于CodeCombat来说,编程教育并不是一项如今国内很火的“素质类”教育,而是实打实的将代码、编程语言教会给孩子。在国家政策大力倡导中小学开设编程教育的背景下,公立校也缺乏这样的编程教育解决方案。显然,公立校对于CodeCombat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好的产品一定是很低的门槛,很高的天花板。我们的产品老师容易教、学生喜欢学。”王成仓向亿欧教育表示。不过尽管产品过硬,CodeCombat刚进校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

王成仓

“中国人对教育的第一定义是老师教,我们这个产品的定义是学生自学。这实际上是有很大的鸿沟。我们产品一开始投放到市场上,很多学校和机构基本上是不接受的。”王成仓谈到,“后来我们做了很多本地化改造,包括新的课件的研发,我们将中国的元素设计到产品内。另外还和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培训中心、中国计算机协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达成合作,把CodeCombat作为AI世青赛的比赛平台,有了比赛的输出,教学效果就能显现出来。”

CodeCombat的整个课程体系分为11个模块,11张证书,6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年龄段,但又相对灵活。一、二级适合小学3-6年级,三、四级适合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就对应着五、六级。为了培养专业懂编程语言的学生,CodeCombat还设计了一个“黑客马拉松”的比赛,纯线上参与,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一样的设计。比赛时长通常在三个月左右,由电脑程序判断,根据代码的质量排名。学生可以不断优化代码,每天看到名次的变化,看到全国、全省、全市的排名情况。

整体来看CodeCombat解决了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效果如何外化三个问题,尤为重要的是,CodeCombat踩中了在编程老师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如何能开展编程教育的问题。

CodeCombat创始人Nick Winter向亿欧教育谈到去教师化的编程教育趋势,他认为有三点:第一,师资本身比较匮乏。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高质量的老师都比较缺乏。第二,依靠技术提供个性化教育是大势所趋。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可以做到课程个性化、学习过程数据化、在少量专业老师的情况下,赋能老师,提高教学效果。第三,编程不一定需要靠很有经验的老师,课程设计的好,完全可以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Nick Winter

为什么CodeCombat去教师化,对于CodeCombat这个平台的设计和使用习惯来说,老师做到“传道引导”就好。编程教育有它本身的特点,它更加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和思考,所以编程是在教授一种思维,一种方法论,因为编程语言技术迭代很快,可能未来流行的就不是Python了。王成仓表示。

“从传统教育意义上来说,教育可以看成‘传道、授业、解惑’三个部分。在‘传道’方面,老师引导育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授业’上,随着双师模式等技术的兴起,老师的一部分压力逐渐释放出来,老师可以只讲一部分,其它的教给技术。对于‘解惑’部分,完全可以用技术解决,通过技术把知识点结构化、过程化。”王成仓认为。

除了公立校方面,童程童美是CodeCombat B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服务童程童美的客户有100多家分布在全国26个省。网易卡搭是我们家庭版的独立合作伙伴,面向C端的产品大多是标准化的,而B端可以有差异化的定制,比如为童程童美提供竞赛服务,中小编程机构拓科服务。”

“目前,中国占CodeCombat全球收入的20%。未来,能占到一半,甚至更多。”王成仓表示。

中国Scratch的兴起与发展

在CodeCombat没有涉及到的另一种编程入门语言——Scratch,带起了中国低龄儿童学习编程的风向。2014年2.0源代码放出后,国内快速新增了许多本地化品牌,例如计蒜客(2014年)、傲梦(2014年)、编程猫(2015年)、小码王(2016年)、核桃编程(2017年),其实更早的2010年,阿尔法营就开始引入了Scratch。Scratch在中国的本地化让早期参与的公司收获了第一批用户。

谈到国内Scratch编程教育起来的原因,王成仓认为有三点主要原因,“第一,国际大环境下,各个国家都重视人工智能,都重视基础教育,这是一个大的风口。第二,得益于MIT开放实验室等研究中心做出了很多适合小孩子用的好产品,早前是没有Scratch。中国少儿编程市场是非常依据线上产品驱动的。第三,家长的焦虑使得很多企业纷纷入局。目前国内发展的比较快,但是进入容易做好难,很多企业忽视了修炼内功。”

但Scratch也有很明显的弊端,王成仓认为。第一,Scratch到Python,Python再到C++是人为设置的一个阶段,但实际上这几门语言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是说非要学Scratch后才学Python,先学Python再学Scratch也可以。很多人直接学C++也没有问题,选Python也没有问题。

第二,对于机构来讲,把三个编程语言教学都做好很难,这是三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Scratch看似是入门,其实需要老师很强的创意能力、组织能力,Scratch难以规模化。Scratch入门可以,学生一但开始学习,等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若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就很容易放弃,拓科拓课在编程这种非刚需的赛道实际上很难。

比起CodeCombat这样能一定程度解决“学习出口”问题(通过竞赛形式、背景提升和学分减免,让编程学习得以“出口”),Scratch更像是思维训练,切中家长对于孩子逻辑思维启蒙的需求。

“但我个人觉得,8、9岁开始学编程更加适合,真正意义上的编程学习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数学和语言基础的,太早期的不叫编程教育,更像是益智类的游戏。”王成仓认为。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作者:苏迅来源:亿欧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