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简称“全球智博会”)在苏州举行。作为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风向标,全球智博会吸引了国内外200余家人工智能一线企业参展。
作为国内AI技术落地的领先者,科大讯飞如何看待目前AI产品应用趋势?从专注技术到场景落地,科大讯飞的技术商业化之路有何不同?全球智博会期间,趣味科技专访了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讯飞研究院联席院长李世鹏博士。
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讯飞研究院联席院长 李世鹏
平台+赛道,集成AI技术落地场景
本届全球智博会,科大讯飞发布了车载语音4音区方案和整车智能音效,并展示了AI+教育、AI+医疗、AI+智慧城市等解决方案。李世鹏博士介绍,科大讯飞是典型的AI技术公司,对技术的热爱是讯飞人的基因。在AI技术落地方面,科大讯飞一直坚持“平台+赛道”的战略。
平台主要是赋能。截止2018年11月底,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已为超过90万开发者提供服务,总应用数55.9万。开放平台的目的是构建一个融合共享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赛道是指垂直领域。李世鹏博士表示,目前科大讯飞已经做到把很多AI技术集成到一个产品中,应用到场景中去。以个性化教育为例,通过计算机视觉领域的OCR技术,可以将学生手写的考试题、练习题扫描进行数字化,再通过语义理解和针对该门课程的知识图谱,智能分析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样,科大讯飞的个性化教育能够让教师从一天到晚批改作业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帮助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讯飞研究院:阶梯技术储备,做有用的研究
李世鹏博士表示,目前科大讯飞在AI技术方面的布局分为语音相关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几大板块。
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代表性的有OCR技术、和用于医学图像分析、疾病诊断的AI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则包含机器阅读理解、AI翻译等。此外,科大讯飞还在认知脑科学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人类的认知过程。
李世鹏博士认为,讯飞研究院的优势就是技术落地。“讯飞研究院跟其他研究院不太一样,我们是做有用的研究。不会为了追求一些近期或者十年内都看不到实际应用的研发。当然长远的科技趋势我们肯定会关注,但不会重点去投入很多,而是采取会跟学校合作等形式探索前沿科技。”
他介绍说,在技术储备上,讯飞研究院的研发课题涵盖了几个不同的时间周期,包括一到两年、三到五年和五到八年。“最多的人在做三到五年之内的研发,目的是要保证公司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技术永远处在行业领先地步。”
AI产品落地,技术公司要开拓自己的新产业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从概念、研发阶段过渡到产品应用阶段。科大讯飞如何看待国内人工智能应用现状?
李世鹏博士认为,做AI产品落地有两类公司,相对应的有两种路径。
第一类是AI技术公司,习惯用技术说话,在产品落地上有点像拿着榔头找钉子,不断寻找自身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第二类是传统行业,比如海康威视、华为等企业,他们的路径是要把一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AI产业。
“技术公司要生存,还是要跟传统行业去合作,了解实际需求和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技术公司一定要探索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新产业。”李世鹏博士表示。
以科大讯飞为例,以语音技术为核心,科大讯飞开发了不少智能语音应用的垂直新领域,开创了原本市场上没有产品品类。比如翻译机、智能录音笔、智能笔记本等,解决了开会、沟通场景中的真实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科大讯飞发布的智能录音笔完成首秀,实时录音、智能降噪和文字转写功能被称为记者的科技新装备。最新的讯飞翻译机2.0支持50多种语言和离线翻译功能。还支持多种方言之间、方言与外语之间的互译,比如普通话与粤语互译,东北话、四川话、粤语、河南话与英语互译。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李世鹏博士认为,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机耦合”的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泛。
比如,智能录音笔把录音转成文字,再由记者进行人工整理。翻译机只能尽可能做到接近原文意思,翻译人员可以在翻译机基础上再进行校对、背景知识的补充甚至语误的纠正。未来,AI将取代大量机械的、不需要人发挥创造力的工作,这将极大减轻人们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