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AI药神降临
传统的新药研发方式,通常需要起码十年时间,平均花费26.3亿美元,在多年的投入之后,失败率却高达92%。而AI技术的加入,可以使药物研发更快速、更低价、更有效。虽然一些药剂师对此仍持怀疑态度,但大多数专家预测人工智能+医药这一赛道变得日益激烈。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药物研发人员们将很快用上这些最新工具来武装自己,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时间。
AI有可能改变药物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药物结构、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现有药物的功效、显微镜下的样本观察等等方面进行快速分析,大大提升新药发现的效率。在研发阶段,AI可以帮助科学家从巨大体量的化合物数据库中完成文献搜索,理解数据。其他研发场景包括:化合物筛选、预测ADMET性质、药物晶型预测、辅助病理生物学研究,以及发掘药物新适应症等。测试阶段,借助机器学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大量患者进行试验,获得不同的结果,并将其映射到患者的分子标记遗传上,从而在更稳固的基础上定义疾病。
医疗机器人:未来医疗的“标配”
医疗机器人也正在慢慢渗透我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新的创业和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间,国内已集中出现至少100家医疗机器人创业公司,公开披露融资的超过40家;另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也在近年拓展了医疗机器人业务。
医疗机器人在医疗行业中应用已十分广泛,例如主要协助医生进行外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它一般由控制台、操作臂、三维成像平台组成。医生不触碰患者,而是坐在电脑显示屏前,操纵机器做手术。手术机器人能满足对减小创口、提高手术精确度、缩短手术时长的需求。它与二维视觉相比,视野可放大10-15倍,克服了传统手术精确度差、医生缺乏3D精度视野、手术时间过长等问题。
还有很多其他应用场景,在配药室,机器人自动完成药液体配置,让医护人员免于与药剂发生接触,避免药液污染和人员受伤。康复机器人应用于康复治疗过程中,主要服务于残疾人士、中风病患者和因运动受伤的人士,让行动障碍者重新“站”起来。还有辅助、服务类机器人,能帮助监控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机器人,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交流机器人等等。医疗机器人会成为未来医疗的“标配”。
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必然会渗透到各行各业,国内不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也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态势,如科大讯飞、旷视科技Face++、极链科技Video++、依图科技等等,带动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很热门的应用领域,AI 医疗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很复杂。例如目前很难评估AI对医疗决策的影响,AI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医生的判断,医院又该如何应对误诊及其后果?出了医疗事故后,谁来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其次,借助智能诊断能够提高诊疗的准确度,但该技术的底层核心是数据。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数据归属权、使用权、隐私权等法规文件,也影响着行业的标准化、正规化、商业化,影响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度。
在现阶段的医疗活动当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融入,需要人们很长一段时间改变观念。在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和行业内的合力破冰,是日后 AI 医疗大有可为的主力推手。AI+医疗之路,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