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加速了马太效应以及行业的优胜劣汰,AI领域也不例外。”推想科技CEO陈宽在接受CV智识采访时说,“不过,AI领域可能是资本个区域。”
当然,2019的温暖,可能也只是相对的。
最近,彭博社消息称,2018年融资22.2亿美元的商汤科技,2019年又将融资20亿美元。
看起来很繁荣对不对?但如果不是现实急迫,巨额的融资并不是创业企业最好的选择——除了稀释股份、抬高估值、增加上市难度之外,如果融资没能高效使用,也会造成效率的浪费。
因此,在这个时候“深挖洞、广积粮”,要么是感受到了深冬的寒意,要么是不差钱的商汤科技认为,在2019年,需要打一场硬仗,而这场硬仗必须要备好充足的弹药。
资本还愿意为AI输送弹药,这是AI行业的幸运。但是,如果连商汤科技都在一路狂奔的话,AI的2019年,将充满了刺激与挑战。
巨头通吃时刻来临
与商汤科技一样,推想科技也是AI+医疗领域的佼佼者。成立短短3年的推想科技,分别在2018年的3月、12月拿到了两轮巨额融资。
陈宽在接受CV智识采访时也提到,推想科技融资的前后,也基本属于资本寒冬的深冬状态,融资过程大概持续了前后4个多月的时间,融资过程确实比以往更长一些,投资人也会看得更细。
当然,陈宽对融资金额还是非常满意的,融资目的主要也是业务发展不错,所以融一笔钱继续扩大业务发展优势。
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融资规模达到435亿美元,中国的规模达到317亿美元,占了全球的四分之三以上。看起来,中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热度不减。
然而,仔细深究下来,整个AI的风口期已经过去了。
比如,在2017年C轮融资统计表中,最亮眼的“超大额”融资人工智能已经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蔚来汽车10亿美元,商汤科技4.1亿美元+15亿元,小鹏汽车22亿元,旷视科技4.6亿美元,明码生物科技2.4亿美元,七牛云10亿元,寒武纪1亿美元,依图科技3.8亿元,云知声3亿元,码隆科技2.2亿元……
2018年同样如此,AI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都拿到了一轮甚至两轮以上的巨额融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推想科技、优必选、奥比中光、信析宝、思必驰、寒武纪等等都拿到了巨额融资,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海高通信被18亿高价收购,车音网以16.68亿并购,腾讯12.66亿战略投资东华软件,特斯联获得12亿刷新AIoT领域单轮融资纪录的高额融资……
投中信息CVsource的数据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在2018年整体投融资案例之中,C轮、D轮、战略投资、上市及上市之后的占到了整体投融资案例548项的13.3%。
大量看起来增加到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实际上被相对集中地投放到了中后期的AI项目中,相同领域的早期项目已经日愈趋冷,乏人问津。
0.6%的残酷存活率
当然,上述拿到巨额融资的这些独角兽们和准独角兽们已经是被众多AI创业者各种艳羡的了。
2018年6月底,北京经信委等通过大量调研编制而成的白皮书中,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AI公司共4040家,而这其中拿过风险投资的仅1237家(含31家上市公司),仅占总数的30%,且大部分处于A轮阶段。北京1070家AI公司中,A轮及以下的公司占比57%。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还有正常投融资的规律:从A轮到B轮融资,约有60%的公司会死掉;而从B轮到C轮,又将淘汰近70%,也就是说,从A轮到C轮间,大概存活下来的项目不足12%……
只有不到0.6%的AI企业能躲过一轮又一轮的劫难,活到C轮以后。2019年,也必将会成为诸多AI初创企业的终结之年。
和过往根据概念即可投资不同,当下AI的投资逻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投AI的时候,更看重落地场景的可操作性。”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榆镔直言不讳地说,“人工智能本质上还是个2B的生意,那么务必就会比较慢,也势必需要很扎实地去做业务,所以我们没有投那种高增长或高爆发型的项目,我们也没有那种就是创始人个人背景非常华丽的科学家,但我们投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比较扎实在做业务的。”
线性资本对外发声则更直接:“AI行业将会迅速褪去光环,成为脑力活和体力活并重的一个行业。原来行业里常见的明星AI技术公司,一年内融资好多轮,然后以极高的价格迅速招人的现象会大幅度减少。因为AI公司必须要落地,必须要和行业结合,必须要干很多苦活累活。”
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智勇对CV智识表示,2018年丰厚资本已投的人工智能项目偏向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而非通用技术类的项目,尤其是设备端的应用,会注重同时结合IoT设备。
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也提到,“我们对项目的评判本着‘人为先事为重’的原则,一是团队的商业能力,二是他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投资的AI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真正提升行业效能的,比如针对传统行业做出极大改进的。整体来讲,创业者对所处行业都有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这个才是他们能提供价值的所在”。
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刘博在接受CV智识采访时表示,“我们专注于早期投资,更看重创业公司技术在业界中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产业化的时机对不对,市场是否成熟,团队是否可以马上找到切入市场的点,在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是否可以马上应用落地,等等。”
毕竟,类似于商汤科技这样的头部企业,已经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的融资额。单单计算机视觉的“四小龙”2018年就吸金将近200亿元。
只有完成上述问题的迅速迭代,才有可能在2019年随着资本以及巨头和头部公司的不断押注,被大家反复考虑和衡量。
如此一来,刚刚达到种子、天使、A轮等初步融资阶段的众多创业公司,必然要尽快考虑技术与落地之间的距离,考量好落地后商业场景的真实与否、规模大小,靠自身核心竞争力快速完成商业闭环,以便在抢夺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获取到更多的商业价值。
饥饿游戏永不休
在看起来还算“温暖”的AI行业,当CV智识向众多创业者问及融资详细情景时,几家刚拿过巨额融资的独角兽或准独角兽,纷纷婉拒、顾左右而言其他。个中原委,或许不足为外人道。
CV智识获悉,2018年AI的融资远比外界看上去的艰难。即便是独角兽们,也都需要早早地启动下一轮融资,不断地拜访投资人,比较各家机构给出的条件,甚至是过桥贷款和严苛的投资条款。
2018年下半年这个趋势进一步加剧,AI融资在2018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317亿美元,与此同时,整个2018年AI市场规模只有300亿元人民币左右(50亿美元),考虑到BAT、TMD在其中的比重,AI独角兽们的市场规模不会超过一半。
这些艰难,也将会在2019年转换为真真切切的营收压力。
一方面是后期独角兽们的营收压力,另一方面是少得可怜的市场规模,CV智识甚至可以断言,2019年,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即将开启。在现成的市场上,一场明争暗斗是免不了了的。
这场争斗其实早就初露端倪了。以“CV四小龙”为例,云从科技说2017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商汤科技2018年就成为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商汤科技称自己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等行业已快速落地,云从科技就透露安防领域、金融领域收入占比……
具体到业务上,形势就更加明显。商汤的客户有OPPO、VIVO、奇酷、美图,但同样的,这些“不专一”的手机厂商,同样也采用了旷视科技、图普科技等技术解决方案。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曾向媒体透露,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商汤、旷视则会战战兢兢,唯恐落后,拼尽全力。
如果整个AI市场规模没能急速增加,那么大家必然会在2019年,陷入鏖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