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与科技产业,一直以来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如此。即便有竞争,也像一场‘奥林匹克’竞赛,通过‘你追我赶’的互相激励、协同创新,共同把人类的认知极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强’,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这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演讲中的精彩观点之一。
在马化腾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是一场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城市和国家来说,我们不能拒绝人工智能领域的“奥林匹克”,更不能“闭门造车”。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正在形成新的产业链,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从软件、硬件到服务,需要全球协作才能实现最优化的配置。美国强大的先进技术和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天然互补的。
马化腾还以腾讯做了示例,去年,腾讯在美国西雅图建立了首个海外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时,谷歌等美国科技企业也在上海、深圳设立了新的分支。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
除此之外,马化腾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时代。
“人与物,人与服务连接的关键就在于人工智能。可以说,未来整个人类的‘朋友圈’的规模将会从几十亿,扩大为几百亿,甚至几千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社交”时代。“
马化腾也表示,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今天,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而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它能够释放过去所有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必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马化腾也提出了自己的四个问题,希望引起全球人工智能从业者的思考: “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够变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释;“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类个人或整体的利益?人工智能所做的决定,是否最终仍然需要由具体的人来承担责任;“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让尽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术红利,避免出现技术鸿沟;“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足够快地修复自身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稳定与可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