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进退之道

镁客网 中字

当前汽车行业的变化显而易见。路面上出现大量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高、消费竞争力强,最重要的是,不同于传统汽车的中控平台,它们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也成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的卖点。

智能背后,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自动驾驶(最终发展为无人驾驶)。

对于新事物,公众在最初难免抱有怀疑态度,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在接受采访时就提到:“美国刚刚做了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公众是不接受无人驾驶的。”

尽管如此,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大波浪潮的冲击下,汽车行业产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资本也已经开始流向蔚来、拜腾、奇点等新型车厂。作为行业的标杆,在金融机构诋毁、股价飘忽不定的状况下,特斯拉的价值也从未褪色过。市场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说明——新能源与智能融合是未来的汽车产品形态,自动驾驶的未来可期。

对于当下的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潜力,在刚刚结束的CAIS 2018上,多位行业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理解自动驾驶的五个维度

距离2009年自动驾驶模型车被提出,距今已近十年。十年间,整个行业由原先的概念先行逐步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脱离了原先的天马行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开始有了边界。

技术、政策、成本、基础设施和社会接受度形成了这样的“边界”,并且呈现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

对此,眼擎科技CEO朱继志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任何一个产业,将产业里涉及到的各个部分细分来看,都是有各自不同的环节,在每个阶段,大家的痛点都不一样。”

图 | 眼擎科技 CEO 朱继志

众所周知,一部车的生产制造因需要上千零部件,所涉及的产业链已经比一般产业的长,而针对自动驾驶,其上下游还将融入芯片、传感器、ADAS、基础建造等细分产业,造车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将影响到未来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如眼擎科技所专注的前端成像引擎芯片技术,就是智能化发展所释放出的一个细分领域,亦是短板。朱继志解释说,“在当下国内的图像处理领域,前端成像的能力属于短板,换句话说,大脑再强大,而眼睛不好使,对于后端来说同样没有用,所以我们当下就是专注于提升‘眼睛’的能力,在汽车行业,近三年我们的潜在客户将会超过2000家。”

当然,除了技术发展变化带来的诸多限制,政策的不完善、成本过高、基础设施建造战线长和社会接受度低都是限定自动驾驶发展的因素。

吴甘沙分析说,“在政策方面,目前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快,但都是以测试为目的,这远远不够;还有,相较于之前的几百万成本,现在我们一辆车的成本最低能够降到二三十万,但是仍然很高,不能满足大规模商用的需求。在高精度地图、5G、城市改造方面的建造上,无人驾驶依赖的基础设施建造还需要很长时间,此外目前社会的接受度也是不高的,这都是障碍。”

图 | 驭势科技 CEO 吴甘沙

但他进一步表示,“尽管存在各方面的限制,就应用角度而言,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它是完全可以用的。换言之,就是自动驾驶已经在特定领域中渗透到产业里了。”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