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臂挥舞,手术机器人在医生的操作下精准灵巧地切除病变组织;有序避让,仓管机器人在智能运营系统的指挥下将商品精准无误地送达拣货处;协作机器人可以无需防护与工人协同工作;服务机器人已应用于餐饮、金融等行业......无可否认,机器人已经从初时的简单劳动工具和设备,逐步上升为可靠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伙伴。
智能机器人的数量将快速增长,30年后即可达到约人类总数相当的级别。并认为:“到时,人类的所有工种、所有行业都将被重新定义,医药产业、汽车产业和信息产业将首当其冲,即便是农业这种最古老的行业也将重新被定义。因为此前我们创造工具是为了服务人类,而现在工具已经超越了人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可能会让人类“担忧”实的前沿技术:
深度学习
试想一下,如果当人工智能拥有了与我们完全一样的思维与认知能力,它们又会怎样去认知其自身的定义呢?
与通过样本学习的机器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是一种从训练数据出发,经过一个端到端(end-to-end)的模型,然后直接输出得到最终结果的一种新模式。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或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标注数据、弱标注数据或者仅仅数据本身),完全自动地学习到抽象的知识表达,即把原始数据浓缩成某种知识。
并且由于深度学习能够模拟人类大脑多层次的认知神经系统,所以能够让计算机得以学习一些目前人类才拥有的认知能力,比如识别图片中的对象,精确翻译语言和理解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等等,这无疑是让人工智能与我们的“担忧”更接近了一步。
虽然目前的深度学习算法仍然无法制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但在算法不断更新与优化的未来,拥有自行思维的人工智能将不再只是幻想。
人类之所以会反抗、会争取自己的权益,与我们完善的认知能力密不可分,而当人工智能拥有了同样的能力之后,它们还会甘于目前的地位吗?
仿生肌肉
提到仿生肌肉,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一部老电影-《终结者》,在电影中包裹在仿生肌肉里的机器人从外表上看几乎与人类毫无差别。而现在,这份设想变成现实将不再遥远。
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工程师研发出一种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合成肌肉。这种3D打印的合成软体肌肉抛弃了之前模型所用的外部压缩器或者高压设备,能够推、拉、弯曲和扭曲,并能举起比自身重千倍的物体。据研究人员称,未来他们将在研究中探索人工智能操控这种肌肉的方法,那将是让机器人完成自然动作的“最后一座里程碑”
虽然目前我们还无法制造出让人看不出差异的类人机器人,也暂时无需担心人工智能的崛起,但在这个临近科技奇点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可能离我们很近。并且,就算我们仅仅只开发出了与真人无异的机器人,不用担心人工智能的“反叛”,我们也需要小心那些可能会利用人形机器人进行不法行为的危险分子。
人造皮肤
可以说,感知是认知的基础,以我们吃的苹果为例,我们是先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到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点,然后再在脑海中形成对苹果的认知,产生苹果的概念。
而在机器人的发展中,感知能力也一直是一项突破重点。近日,美国休斯顿大学研究员发明了一种新的人造皮肤,可让机械手臂感知温度,并作出语音提醒。
虽然目前仿生皮肤仅能感觉冷热,但在技术的不断完善之后,可能还会出现能够感知痛、软、硬等属性的能力,再加上其它仿生器官的研究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机器人将可以具有与人类相同,甚至更强的感知能力。
不断的追求机器人的类人化,让机器人类化,这必然导致伦理的颠覆、自然的逆反。但是将一些技术应用在劳动当中,呈现在工业机器人之上,则可以解放人类双手,减少人类被时间、资源的限制,实现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