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产品琳琅满目 是真美好还是水土不服?

看着美好,实际上还是水土不服?

事实上,现在正在带领智能音箱潮流的,恰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外巨头。2014年,亚马逊发布Echo智能音箱。历经三年,在2017年7月,我们迎来了Echo的更新Echo SHow。而今年更早时间的CES上,微软联袂Mattel推出了带有Cortana的智能音箱。随后,那么Cortana出现在哈曼卡顿的Invoke智能音箱上,并且还催促了Cortana的主动更新。这些巨头进入智能音响领域,更多是为了布局自己的智能生态圈。

面对这些老对手的冲击,苹果明显有点坐不住了。在今年的WWDC大会上,苹果拿出了HomePod。虽然有外媒宣称,HomePod和Echo相比更加出色的地方是音质,但Home加入了Siri和联网功能,无疑是要和微软和亚马逊来一场对标。有开发者通过解构HomePod的固件,发现里面运行的是完整的iOS系统,这更是坐实了音箱智能化的构思。

国外厂商做的这些智能音箱,在使用环境健全(软硬件连成整体,且能够正常工作)的状态下,的确是有着一些作用。毕竟国外的House面积那么大,有资本住House的朋友离市区的距离也不近,智能音箱多少都有着充当传统意义的生活管家的功能。能够随便说句话就有人送货上门,或者安排完成当天的某些事项,这种体验还是很棒哒。在这个时候,“智能音箱”的侧重点会是“智能”这两个字。

这些国外大厂的产品换到国内,是否也会有一样的体验呢?先不说具体使用环境的差异,单单是那堵无形的“墙”,就足够让我们喝上一壶了。无法依附在完整的智能产品体系中,智能音箱这个入口进不去,又谈何智能化的发展呢?小编觉得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买单智能音箱的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国内某些厂商所做的这些“智能音箱”,和国外的产品相比,在产品理念和形态上,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差距。小编并不是针对谁,很多在国内发售的“智能音箱”,大多数是基于公版方案,将“智能”这个噱头,通过语音助手这种模式强加在音箱上,仅仅为了一两个孤立场景的需求。这些智能音箱所带来的简陋的“询问-反馈”过程,以及单调的使用场景,不禁让不少用户感觉到“然并卵”:这明明是手机就能够干好的事,为什么要交给音箱?

对比传统音响行业,他们的市场份额的确被多方势力不断压缩,生意越来越难做,现在还被“智能化”这股风吹着,多少都是有点扰心。然而,这也不意味着他们要抓紧“智能化”这根所谓的救命稻草。

想想前段时间才在创业板敲钟上市的国内老牌音响厂商惠威,再想想已经在主板混了好些年,股价还不错,收购案更是一单接一单,正在闷声大发财的漫步者,这两家国产巨头的行动实在地告诉了我们,做好本行的“工匠精神”,在这个年代并没有落伍,守住根才能发展得更好。反倒小编想说说某些互联网公司,非得将这个词用烂了,还顺便教坏了消费者,居心叵测啊。

总的来说,“智能音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是一个伪命题。在这四个字里面真要挑有意义的,“智能”这个词其实才是核心。对于有心有力的厂商,“智能”是一个想紧紧追逐,并且期望其中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的地方。要不是音箱的占有率更高,小编猜他们可能还是会倾向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毕竟这些产品的形态更有取代智能移动终端的潜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